“粮改饲”政策试点项目实施以来,内蒙古确立了“为养而种,为牧而农,过腹转化,农牧循环”一体化农牧业结构的发展思路,在政策执行中分类推进,以确保“粮改饲”政策取得成效。本文主要对内蒙古“粮改饲”政策的实施现状、模式、面临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优化“粮改饲” 政策的对策建议。
农业种植结构一直在优化调整、“粮改饲”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畜牧业快速发展。
内蒙古东西跨度大,自然条件各异,畜牧业生产方式不同,畜种间规模化发展程度不同,目前主要形成了3 种不同模式的“粮改饲”青贮收储方式。在玉米主产区和肉牛主产区的东部试点地区,主要将具有收储习惯的自繁自育的种养结合户作为重点补贴对象,形成“整县整乡整村推进”的收储模式,补贴自种自养的农户; 在中西部奶牛主产区,奶牛规模化程度高,针对土地集中连片、机械化作业能力强、养殖收储量大的特点,以“农户种植+ 第三方配送+ 养殖场收储”的大型养殖企业集中模式进行收储;在养殖户没有收储习惯或不具备大规模收储的养殖企业地区,积极鼓励饲草收储企业集中收储。
通辽市素有“黄牛之乡”和“内蒙古粮仓”之称,4 个旗县按照“整旗整乡整村模式”推动“粮改饲”试点项目,加快了玉米培养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地区肉牛存栏量显著增加。通辽市成为全国肉牛交易集散地,为全国育肥场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架子牛。2017 年,通辽市青贮玉米的种植培养面积为590 万亩,比2016 年增长20.5%,青贮产量达1300 万吨;肉牛存栏比2016 年增加3.4%。其中,通辽市的科左中旗是内蒙古肉牛养殖重点旗县,肉牛生产以“小群体、大规模” 为主,日粮以“农作物秸秆+ 补充精料”为主,结构单一,生产管理方式粗放,效益低下。随着现代畜牧业生产理念和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模式的引入,日粮结构开始改变,其中加入了青贮饲料,但受土地价格、籽粒玉米生产效益较高等因素影响,青贮饲料的使用户和使用量较小。2016 年,全旗落实种养结合户4 461 户,补贴收贮全株青贮玉米28.14 万吨。2017 年,全旗共发展种养结合场户10549 户,占全部养殖户的25%,种植青贮玉米30.3 万亩,其中自种自养场户种植数量达到30 万亩,订单种植0.3 万亩。
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巴彦淖尔市等牛奶主产区,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高、土地集中连片、机械化作业能力强、养殖收储量大,奶牛养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通过“养殖企业+ 专业服务企业+ 农户”模式,与玉米培养种植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签订青贮玉米购销合同,聘请专业服务企业,指导农户科学种植管理,统一收获加工。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2017 年青贮玉米收储总量为40.86 万吨, 其中订单收储量为37.63 万t吨,占总收储量的92%。以现代牧业为例,2017 年其与当地及周边县区农户签订种草订单,收储青贮玉米4.8 万吨,公司聘请专业化服务企业指导种植户科学种植。该模式将养殖企业与分散农户分别组织起来,一方面解决了种植户青贮玉米销售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养殖企业优质饲草不足的问题,达到降本增效,实现共赢。
在养殖户没有收储习惯(如兴安盟科右前旗)或养殖企业不具备大规模收储条件的地区,积极鼓励饲草加工、流通的公司参与青贮玉米的收储,形成收储企业集中收储的模式。收储企业集中收储的青贮饲料在冬、春季节投放市场,有效解决了牧区冷季饲草短缺问题。在中西部试点地区,以现代牧业、圣牧高科为代表的大型奶牛养殖企业,收储的青贮玉米除自用外,也向市场大量供应。2017 年,试点旗县包括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和专业饲草收储企业在内的各类专业化收储主体的青贮玉米收储量达到98.2 万吨,比2016 年提高6.8 倍。
目标群体对于政策的认知会直接影响其是否愿意接受并执行政策规定。内蒙古农牧民对“粮改饲”政策的认知度不够主要体现在2 个方面:一种原因是种植籽实玉米的农牧民不清楚青贮玉米的种植效益。受多年种植籽实玉米的经验和惯性认知,农牧民看到实实在在的粮食入仓心里更踏实,并认为籽实玉米的经济效益高于青贮玉米。另一方面是种植青贮玉米的养殖户对青贮玉米饲喂牲畜的益处及产生的经济效益了解不足。
专业化青贮窖池、青贮饲草收割机械等设施、设备资金投入大,大规模企业使用较为普遍。然而,由于家庭分散养殖比重较高,如何使生产出的优质饲料让小规模的大群体用得上、用得好,仍有待探索。如全株青贮玉米的收获对农业机械设备要求很高,因为青贮玉米是将籽粒与秸秆一起收割, 往往要求机器对籽粒具有“揉搓”功能,而国产机械收获速度慢,玉米籽实破碎率低,青贮质量和效果不佳, 但进口大型农机价格昂贵,普遍在100 万元左右,即便补贴价格达30%,企业也难以承受。另外,小规模种养结合户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青贮窖池等设施简陋,极大影响了青贮饲料的保存。
内蒙古“粮改饲”试点政策的补贴标准为每吨青贮草补助不超过60 元,但每吨青贮饲草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达500 元左右,同时,种植青贮玉米后,原有的农田补贴被取消,这极大影响了农户参与“粮改饲”工作的积极性。另外,现有“粮改饲”试点的补贴只支持收储环节,仅针对青贮玉米的收储量进行补贴,不区分存量与增量,即对原本从事青贮玉米收储的主体也同样实施补贴,这对调动“改种”青贮玉米缺少实质上的激励作用。
由于玉米调减面积较大,市场对替代作物的需求有限,调整作物范围和种植培养面积存在局限性,春播期间部分农民对农产品市场行情变化摸不准,给结构调整造成了困难,部分地区结构调整存在盲目跟风现象。2016 年,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调减玉米生产后,向日葵面积大幅度的增加,同比增幅为25%,造成收获后向日葵价格下降,积压较严重。另外,内蒙古干旱少雨、冷季漫长,可供选择的饲料作物种类不多,现有补贴仅限于青贮玉米,大麦、高粱、籽粒苋等作物还未覆盖。
青贮玉米的种植、加工、收储、使用等各环节技术水平较落后,“粮改饲”政策中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标准化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强。其中,大中型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在青贮玉米种植、加工、收储及使用等方面的专门技术较薄弱,而小散户技术缺乏,这影响了“粮改饲”政策的效果发挥。
要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及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网络站点平台等现代宣传手段,给农牧民讲明白益处、分析清楚经济效益,特别是对受益养殖户种植青贮算账对比,对提高效益、增加收入的典型场户进行专题报道,在最大限度地考虑各地区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内蒙古东部玉米主产区农业生产受气候因素制约大,可供选择的农作物种类少,更应发挥畜牧业的带动作用,以玉米生产为突破,科学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在中央补贴的基础上,地方也应配套补贴,加大财政对“粮改饲”政策的扶持力度, 提高补贴标准。另外,优质青贮饲料的生产、收割和仓储过程中,均离不开先进、适用的专业机械设备和仓储设施,因此,建议内蒙古“粮改饲”试点地区的农机补贴重点向与牧草相关的机械设备倾斜。同时,借鉴农业全程化服务试点的经验,培育社会化运作的草牧业服务组织,为牧草种植的企业和农户提供农资、牧机租赁、仓储和销售等专业化服, 以保障优质牧草的生产、储存和流通。
为使“粮改饲”政策真正的完成其作用,建议在补贴政策制订中,要确保“粮改饲” 的青贮玉米补贴明显高于籽实玉米的种植补贴,让去参加了的种植户能切实增加收益。另外,为提高青贮玉米的种植与收储量,应分类设立补贴标准,对已是固定采用青贮玉米进行收贮和养殖的农牧户,可以少补、甚至不补;而对中小规模的养殖户应大面积扶持,尤其是由籽粒玉米改种青贮玉米的农户可执行较高的补贴标准。
内蒙古东西气候差异极大,适宜生长的青贮饲料品种也有差别,因此,根据不一样的区域适宜生长的青贮饲料品种,扩大补贴范围,如呼伦贝尔可以补贴大麦,巴彦淖尔可以补贴籽粒苋。
另外,从目前单一主体的补贴方式向主体+ 产业补贴的方式转型,即在对主体补贴的基础上,对饲草产业进行补贴,可能在“粮改饲”政策的推动和引导力度上产生有益的作用。
建议地方政府专门拿出部分财政资金用于“粮改饲”的农业技术推广。针对不同规模的养殖主体采用不一样的农技推广方式:对大型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可采用选派内部技术骨干到大学或科研单位等技术部门集中培训,而对小散户可采用技术推广部门选派技术人员走村串户讲解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