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强化办学优势,全方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这一主题,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理解,逐渐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明确了慢慢地增加内涵建设、全方面提高质量的办学思路。
(一)全面启动“211工程”三期建设。在前期周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在自治区和中央财政的全力支持下,内蒙古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按照重点学科建设、创新人才教育培训与队伍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3大类、8个二级项目、33个三级项目全面开始建设。在重点学科建设中,将“蒙古学与内蒙古少数民族发展研究”、“草地生态学与农牧业生物技术”和“内蒙古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3个学科群列入重点建设学科,提升了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认真抓好争名进位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根据学校2008—2010年学科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对学科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做了考核验收,科学研究、人才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合作交流等指标完成良好,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一)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学校出台了《内蒙古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等制度,切实为人才全面发展、施展才华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2009年,该校与5位院士签订了双聘合作协议,聘任校外知名专家、教授8人,目前,共聘任校外知名专家、教授148人。全年共引进博士55名。新增了历史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使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达到4个。有1个研究团队成为自治区首个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实验室获得“全国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先进集体”,新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重点项目首席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
(二)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提高学历。全年选送中青年教师36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31名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推荐多名教师参加各类研修和培训项目。截至2009年12月,该校教学科研人员中有博士304名、硕士553名,占教师总数的56.4%,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所占比例为20%,较2008年提高4.1个百分点(校本部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32.9%,较2008年提高6.6个百分点),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水平大学的根本任务。学校在建设高水平大学过程中,坚持注重质量,逐步形成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并重、以研究生教育为发展重点的办学思路。
(一)认真抓好本科生教学工作。学校按照创新型人才教育培训的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育学生的方式和手段,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因材施教,着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全方面提高人才教育培训质量。2009年,新增“质量工程”项目国家级7项、自治区级32项,多项成果获得教学成果奖,新增2个本科专业。30个项目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项目资助经费92.7万元。
(二)积极培养研究生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全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了《内蒙古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及筛选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注重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和知识探索能力的培养。启动了“研究生科研支持计划”和“研究生访学与学术交流计划”,引导、支持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立项和承担研究任务。确保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有1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
提高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服务区域发展是高水平大学的重要职能。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实践中,内蒙古大学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抓住我区产业体系调整的战略机遇,充分的发挥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人才众多的优势,主动服务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2009年,共获准科研项目359项,获准科研经费13505.5万元,比2008年增长了2381.52万元,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发表论文945篇(其中1篇论文在国际权威刊物《自然》发表),被SCI、EI、ISTP检索论文213篇。出版著作79部;有7项成果分别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一、二、三等奖和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3项科技成果入选2009年内蒙古十大科技新闻。学校主动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在许多科技领域取得新的突破。研制成功了蒙古文自动转化系统;自主研发了耶里巴文献管理集成系统;成功克隆出国际优质品质肉牛;成功培育出国内首例体细胞克隆绒山羊;通过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成功获得世界首批供体绵羊后代;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含欧米伽一3多不饱和脂肪酸转基因克隆牛。
(二)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学校成立了蒙古高原动物遗传资源研究中心、中国沙草产业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新增了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立项建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目前,学校部级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达到26个。学校先后主办或承办高水平学术活动40次,为加强我校师生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开阔学术视野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三)科研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地增强。全年新开横向科研项目45项,获准经费552.7万元。获得科技部“科学技术人员服务企业项目”6项。以乌兰察布市为试点,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计划”,切实加强签约项目的落实。组织科学技术人员先后赴包钢集团等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启动合作研究项目49项。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有重点地组织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科研项目,如“呼和浩特市通史”、“内蒙古大中型牧场生物沼气综合利用研究”等多项研究项目,努力使学校成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思想库”和“人才库”。此外,上报9项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有2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上一篇:告知你最简单考取的211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