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在首府呼和浩特召开,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我国北方重要安全屏障,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内蒙古,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推动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转型;提升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水平。”
宏伟的事业在拼搏奋斗中铸就,壮丽的华章在砥砺前行中书写。蓝图已经绘就,内蒙古全区2400万各族人民精神振奋、豪情满怀。
“黄河变绿了,黄河清,千年梦想今成真。”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摄影家王建中深情地说。这位在黄河边上长大的摄影师,对当地准格尔黄河大峡谷十分迷恋:“黄河变绿是综合生态系统治理的结果,不论是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还是拦河造坝,最终让我们正真看到了碧波荡漾的母亲河。”
在初雪飘扬的冬季,走进准格尔黄河大峡谷,仰望峡谷漫天飞舞的轻霰,俯瞰峡谷粉妆玉砌的厚重。准格尔黄河大峡谷位于蒙晋陕黄河大峡谷准格尔段,地处蒙、晋、陕和呼、包、鄂两个金三角的腹地,水域长达80多公里,是黄河流域上最具特色的峡谷地貌,拥有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
近年来,内蒙古坚持把保护母亲河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实践治理与保护黄河的路径,率先启动禁牧、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措施,积极开展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研究与创新,每一片绿色,都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执着努力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根植人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己成为北疆儿女的共识。
秋末冬初季节,随着北方地区气温下降,大批向南迁徙的候鸟在内蒙古乌梁素海停留觅食、补充能量。
乌梁素海地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位于欧亚大陆鸟类迁徙的主要通道上。内蒙古通过深化“一湖两海”治理,通过生态补水,扩大乌梁素海水域面积,改善水体水质,通过水生态治理,乌梁素海水质由过去的劣五类到2020年全年稳定和优于五类,部分区域、部分时段、部分水质指标达到了四类、三类,甚至有的达到二类。水质的显著改善,吸引了大量的鸟类来乌梁素海栖息、繁殖,鱼类的品种和数量也明显增加。
正如党代会报告中所说,内蒙古生态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负担起的重大政治责任,是我们一定要铭记于心的“国之大者”。
“这里冬季漫长,冻结期长达7个月,无霜期仅90天左右,最冷气温能到零下50多度。习主席在回信中提到守卫边疆的坚定决心和昂扬精神,我们体会最深。天寒地冻的风雪巡逻路上,只要是向着界碑前进,我们就会浑身充满力量。”三角山边防连哨长肖泽雨说。
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三角山哨所官兵在极寒天气中进行抗严寒体能训练。丁鹏摄
肖泽雨是湖南湘潭人,2018年军校毕业后来到哨所。哨所海拔高,北风呼啸、寒气逼人;然而,在漫长的冬日里,战士们不畏严寒,像樟子松一样站立在岗位上。
2014年1月26日,习主席踏冰雪、冒严寒视察三角山边防连,勉励官兵“为祖国站好岗、放好哨、守好边”。2015年2月16日,习主席又回信勉励官兵“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再立新功”。
统帅的鞭策就是练兵备战的不竭动力。全体官兵铆足了劲儿狠抓实战化训练,从思想到行动都统一到备战打仗上来,练兵热情持续高涨。
“茫茫的雪原,洒满了春光,骑上战马巡逻在北疆。哈拉哈河举起了哈达,主席来到我身旁……”这首《主席来到我身旁》官兵们耳熟能详。嘹亮的歌声,每天都在祖国北疆的巡逻线上唱响。
内蒙古在国家安全稳定大局中地位很重要,责任重大,必须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加快构建大安全格局、完善大平安体系,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确保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以内蒙古之稳守卫边疆安全,拱卫首都安全。
如今,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人类传递信息和社交往来的重要平台。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最大限度地服务群众、守护群众平安,是政府职能部门应思考的问题。内蒙古创新开发“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便民窗口,打造“24小时警局”,群众有困难在网络站点平台上求助,警察会立刻解决,用网络打造老百姓手指尖上的警察局,实现警民沟通零距离、处理问题全面覆盖。
为人民利益而战,内蒙古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充分的利用草原110、蒙古包哨所、奥特尔流动警务室、“24小时警局”等特色警务,着力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方位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猎鹰”“巴尔虎”等特战分队,成为反恐维稳、扫黑除恶的“重拳”;“云剑”“震慑”等系列专项行动取得喜人战果,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有保障。
如今,内蒙古不断开创新时代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新局面,汇聚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情报互通、资源共享,联防联治、联控联管”的强大合力,北疆“钢铁长城”越筑越牢。
作为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内蒙古的风电项目也在加速落地。就在不久前,内蒙古大唐托克托200万千瓦新能源外送项目在呼和浩特市开工。
内蒙古托克托200万千瓦新能源外送项目作为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是大唐集团在国家多能互补一体化开发下的先行示范项目。项目投产后,内蒙古区内绿色电力将与火电打捆输送至京津唐电网负荷中心,满足其经济迅速增加的电力需求,保障首都北京安全稳定用电,有效实现区内清洁能源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并为存量火电送出通道利用率提升,以及新能源规模化、集中化、基地化开发探索宝贵经验。
“内蒙古将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推动内蒙古由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党代会报告说明, 内蒙古将全力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开发利用,建设一批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在全国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到二〇二五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二〇三〇年新能源发电总量超过火电发电总量,把内蒙古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新能源产业高地。
目前,内蒙古已经建成多个煤炭供应保障基地,煤炭总产能13.4亿吨,占全国的1/4,千万吨级煤矿产能超40%,单矿平均产能达260万吨,为全国中等水准3倍。为增加电力输送供应,电力总装机达到1.45亿千瓦;同时建成5条特高压、11条超高压电力外送通道,输电能力达7000万千瓦,均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最大电力保障基地。
转型发展中的内蒙古,正逐步摆脱“一煤独大”的依赖局面,充分的利用风光资源优势转向新能源发电,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稳步助力践行“双碳”目标。
“咱们的‘三合大米’具备了肥沃的土壤、洁净的水源和优良的空气三大要素,故而成就了卓越的品质。”家住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三合村的张海峰,说起当地生产的稻米满是自豪之情。作为80后的新一代农民,张海峰组织全村803户农民种植了2万多亩优质水稻,统一品种、统一品牌闯市场。
空气清新洁净,水资源充沛纯净,土壤肥沃干净,兴安盟是一方“绿色净土”。目前兴安盟134万亩的绿色有机稻田,年产75万多吨稻米,占内蒙古全区水稻产量的60%以上。
内蒙古人均土地面积是全国人均的6.47倍,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国人均的4.75倍。日照充分、雨热同季,“黄金奶源带”“葡萄酒黄金带”“马铃薯种薯黄金带”“肉羊产业带”“玉米黄金带”自西向东渐次排布……发展现代农牧业,内蒙古优势独具。
着眼大局大势,统筹谋篇布局。快速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内蒙古快马加鞭。
确保耕地数量,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提升耕地质量,新建高标准农田,推进盐碱化耕地改良和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夯实粮食生产“命根子”。“十三五”期间,建成高标准农田4125万亩,改良盐碱化耕地157.2万亩。实施种业发展行动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设农作物、林草和畜禽种质资源库,提高育种创新、良种繁育能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
实施奶业振兴三年行动,规划建设黄河流域、嫩江流域、西辽河流域和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五大奶源基地,实施“种养加”(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一体化。制定传统乳制品区域标准,传统乳制品占全区乳制品产量近10%。
实施“蒙”字标认证,通过“高标准+严认证+强监管+优服务”的方式,推动更多高品质的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党代会报告说明,内蒙古必须肩负起、履行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为国家提供更为稳定、更安全、更多绿色的能源和农畜产品。”扎赉特旗绰勒银珠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朴成奎说,绰勒银珠米业作为首批“蒙”字标认证授权企业,要在提质上下功夫,在创新上做文章,擦亮“内蒙古制造”金招牌。
坚持绿色兴农兴牧、科技兴农兴牧、质量兴农兴牧,内蒙古高起点谋划和推进农牧业发展,下大气力转变传统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推动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一辆辆满载进口煤炭和铜精矿的货运车漫道长驱一字排开,陆续从无人值守的货运通道入境,这是疫情期间中蒙边境上唯一保持不间断通关的公路口岸——甘其毛都口岸的日常场景。
即使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今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口岸经济依然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陆路枢纽,内蒙古不少口岸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实现进出境中欧班列数与进出口贸易值双增长。
内蒙古地处“三北”,外接俄罗斯、蒙古国,具有发展沿边开放的独特优势,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目前,内蒙古共有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口岸19个。其中,对俄边境口岸4个,对蒙边境口岸10个,国际航空口岸5个。
党代会报告进一步指出,把自身开放融入国家开放总体布局,以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驱动,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营造开放型经济环境,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
在提升向北开放层面,内蒙古要全力发展泛口岸经济,优化口岸资源配置,加强面向腹地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枢纽节点建设,集中力量打造重点货物集疏中心,促进资源转化园区提档升级,构建形成口岸带动、腹地支撑、边腹互动格局,推动“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推动“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
“十四五”时期,内蒙古将以满洲里口岸为核心,额布都格、阿日哈沙特、黑山头、室韦、阿尔山等公路口岸和海拉尔航空口岸为支点,推动形成以国际贸易、商贸服务和跨境旅游为主导的东部口岸功能组团。同时,以二连浩特口岸和呼和浩特航空口岸为核心,以鄂尔多斯航空口岸和包头航空口岸、满都拉公路口岸和珠恩嘎达布其公路口岸为支点,打造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加工制造、生产性服务、商贸服务为主导的中部口岸功能组团;以策克、甘其毛都公路口岸为核心,以乌力吉公路口岸为支点,联合腹地能源矿产品加工基地,打造以能源和矿产品进口加工为主导的西部口岸功能组团。
内蒙古还将大力培育甘其毛都口岸和策克公路口岸、呼和浩特航空口岸作为重点口岸,探索贸易与产业体系的多样化,推动加工业与制造业落地。
同时,要集中建设满洲里、二连浩特和呼和浩特等陆港空港口岸主阵地,改变口岸同质化竞争、孤立式运行状况。在泛口岸经济方面,内蒙古将贯通陆海空网联运主通道,谋划推进重要枢纽节点城市、货物集疏中心和资源转化园区建设,形成口岸带动、腹地支撑、边腹互动格局。
新的画卷已然徐徐打开,素有“蒙古马”精神的内蒙古人民在持续奋斗中展现内蒙古担当、贡献内蒙古力量、绽放内蒙古风采,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定会更加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