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地、粮食,习念兹在兹。这一次,在河北沧州黄骅,走进旱碱地麦田,调查旱碱麦栽培推行及产业化状况。
一年多前,2021年10月,习在山东调查期间,前往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能产业演示区,走进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演示基地,观察大豆、苜蓿、藜麦、绿肥作物长势,了解盐碱地生态维护和综合使用、耐盐碱植物育种和推行状况。
在山东调查时,着重,“展开盐碱地综合使用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端牢我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含义。”这次在沧州,再次着重,“展开盐碱地综合使用,是一个战略问题,有必要摆上重要方位。”一番话道出了盐碱地的重要战略效果。
2020年12月,在中心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化指出:“我国犁地总量少,质量整体不高,后备资源缺乏,我对这个问题一向高度注重、反复着重。”
我国有约15亿亩盐碱地,其间约5亿亩具有开发使用潜力。假如能唤醒这一“熟睡”的后备犁地资源,用好犁地存量的一起进步土地增量,将明显完成犁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
调查黄河三角洲农高区时,习指出,“土地资源是很名贵的,抗盐碱作物展开起来对进步土地增量是很有含义的”“18亿亩犁地红线亿亩盐碱地也要充沛开发使用。假如耐盐碱作物展开起来,对保证我国粮仓、我国饭碗将起到重要效果”。
盐碱化被称为土地的“恶疾”,土壤含盐量太高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成长。这种“特别犁地”的管理和使用,一向是农业科技工作者攻坚的课题。
在沧州,观察的小麦,有小偃60、沧麦6002、捷麦19等抗旱耐盐碱的种类。这正是当地农技人员环绕“种、肥、播、管”等要点环节,施行了30项国家和职业技能标准,不断研制培育出适种宜种的种类。
5月11日,习调查河北沧州黄骅市旧乡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当地旱碱麦栽培推行及产业化等状况。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2021年在山东调查时,着重,“要加强种质资源、犁地维护和使用等基础性研讨”“尽力在要害核心技能和重要立异范畴获得打破”;前不久举行的二十届中心财经委员会榜首次会议指出:“要愈加注重藏粮于技,打破犁地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约束。”
“要安身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践,发挥科技立异的要害效果,加大盐碱地改造提高力度,加强适合盐碱地作物种类开发推行,有用拓宽适合作物播种面积,活跃展开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征农业这篇大文章。”在沧州调查的重要讲话中,习为展开盐碱地综合使用提出具体要求。
稳产增产底子出路在科技。调查农业时,总是要同农人和农技人员深化沟通,了解状况,进行辅导。这次在沧州,也同中科院农技专家和当地栽培户亲热沟通。这些科研工作者选育耐盐碱种类等,播撒科技兴农的种子,助力农人增产增收。
正如屡次着重的,“要加强农业与科技交融,加强农业科技立异,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人用最好的技能种出最好的粮食”。
上一篇:论“底层社会6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