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俗称的种子既包括大田作物种子,如小麦、水稻、玉米、棉花、油菜等粮油棉种子,也包括部分水果、蔬菜等种子。从种子品种上看,按是否审定分,有通过审定的、没有通过审定的;按审定层次分,有通过国审的、通过省级审或认定的又有本省审、认定和外省审定之分;按种子来源分,有商品种子、农户自留种子;按品种类型分,有常规种、杂交种、超级种等;按杂交的代数分,有一代的、二代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承试单位的安排很不合理,半数以上的承试单位也是品种选育单位、引种企业。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令人怀疑。更坏的是,有的育种单位寻找老品种或以买来的新品种,换一个新名称申请参加区试。审定的人都是那几个,经常是你的品种我放一马,我的品种你给过了。就这样,换个名字,新瓶装旧酒,现在已不再是行业的秘密了。”安徽省肥西县种子行业人士陈彬主动向记者说。
此前他是一位种子经销商,在卖了近10年种子后,他决定“金盆洗手”。“太黑了,不忍心看着老百姓被骗。”他说。
“现在各种种子的差距不大,搞点种子,只要亩产抗性不差,申请区试,一般都能按新品种通过。国审要求严格,但由于范围有限,种子对区域要求很高,所以现在都是省审多,国审少。省与省之间各自为战,你审你的,我审我的,互不承认。省内为了出成绩,降低评审关,每年都批上百个新品种,好表明农业科研成果丰富。加上只进不出,以前没有品种退出机制,现在有退出机制,但每年退出的品种比起新批的品种来说,少而又少,这样越积越多,各种新品种让人眼花缭乱。”陈彬说。
记者在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了解到,2008年申请参加水稻、小麦新品种审定试验的单位分别有100家,涉及100多个品种,参试材料多达1000多份。记录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数量多,面积大,很多品种长相几乎是一个模样,产量也差不了多少。
“现在各个省每年都有上百个新品种诞生,全国就是几千个。过去品种审定十分严格,提供试种十几个组合能通过审定一两个就不错了,现在省试参试单位多了,供试组合多了,只好增加通过审定的数目。有些植株长相和产量确实都差不多,但相对还是有一点进步的,也不能完全一棍子打死,毕竟农民不愿意只种一个品种。”安徽省种子协会秘书长李爱青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说。
他告诉记者,小麦属常规种,增产性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定,一方面,人们通过田间长势等渠道可以直接了解其丰产性,然后自己进行引种。另一方面,政府推动的引种范围慢慢的变大,品种慢慢的变多。此外,新老品种差距又不大,新品种不能充分的发挥其作用,政府不去淘汰没有增产潜力的退化老品种,新老品种交替使用。三个因素,造成小麦品种越来越多。
“现在是品种数量多,卖种子的多,一个乡镇就有几十个品种,有越区的、有假冒的,也有未审定的,还有换包装的,总之,市场上哪个品种热销,经销商就包装哪个品种出售。基层监察队就那么几个人,没有人举报,想管都管不过来,有的大公司没办法只好自己打假,但力度有限,公司自己也顾不过来,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陈彬说。
“以前《种子法》没出台前,对纯度要求不高,有的品种好卖,经销商甚至故意掺杂。现在对纯度要求高了,掺杂出芽后就会看出来,加上现在《种子法》对出芽率要求降低,经销商就改变策略,故意在原种里掺杂小比例干蒸或者水煮后的普通种子,这样的种子不发芽,保证了纯度。”陈彬说。
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生产上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种什么品种、怎么种植完全由自己决定。以安徽为例,省内地域自然条件明显,淮河以北适宜北方旱季作物,比如小麦、大豆、玉米等,而江淮之间则适宜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作物,江南则适宜种植典型的南方作物。作物不同当然品种不可能一致,但即便同是小麦,皖北与江淮之间和江南对品种需求也有一些差异,由此出现了一个省同一作物有着上百甚至几百个品种同时种植的现象。
“选品种比挑媳妇还难。”安徽省寿县九龙乡农民顾广福对记者感叹,一方面,新品种的优劣难以辨别,新品种铺天盖地,有的农村代销店销售同一作物品种就多达十来个,全县多则上百种,少则20多种,专业技术人员也难辨优劣,何况老百姓。另一方面,部分群众不知道好坏,只听从广告,有的广告吹嘘过分,农民不知道真相,盲目购买了甚至未经当地引种示范的新品种,造成减产。
“前几年农民喜欢赶新,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吃亏后,农民对新品种又都不相信了,有优良新品种也难以推广,差品种农民还是种,收成低总比不收好。以前农技站还有人上门服务,现在农技站早就关门了,你种什么也没人管、没人指导。”顾广福说。
“上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取消了农技站,现在地方种子管理站实际上人少不说,还没有经费。你看这台电脑,拿来就是坏的,你是城里来的懂电脑,能不能帮修修?”寿县种子管理站站长李军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这样问记者。
据他介绍,由于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新品种试验、示范很难,部分管理站无力承担品种试验。一方面土地分包到户没有集体土地可试;另一方面,有了土地,有能力搞试验的管理站,也因对市场的影响有限,造成品种试验与品种推广相脱节,“把试验推广的任务都给了企业,但种子企业,多数只想赚钱不愿搞试验,而且搞试验也不是它们的职责。”李军说。
品种一多,农民在收割、打碾、晾晒、储藏等各个生产环节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品种的机械混杂现象。“现在一家种好几个品种,有的品种好,有的品种差,收割期就那么几天,农民收割后都混在一起打场,好的坏的最后都掺在一起分不清了。”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张槐村农民徐汝标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说。
“良种体系不配套造成了品种混杂。上世纪80年代前以国有良种场为骨干,种子基地一种就是几千亩。现在都是异地供种,大部分良种场不能发挥其骨干作用,种子基地由于没有高质量的繁殖用种,繁种质量也很难提高,加之繁种户的防杂保纯措施落实不到位,杂的问题始终没很好地解决。 ”李爱青说。
“品种多、乱、杂其实就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只要是在审批范围以内,只要每个品种确实在产量抗性方面有所进步,品种多也不能完全说是一件坏事。但乱和杂就不一样了,它的危害性很大,比如种子里掺杂,是严重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属于假冒伪劣范畴,是被严格禁止的行为。”李爱青说。
“问题在于现在品种虽多,但许多品种在遗传性上表现相似,说白了,从DNA的角度来说,表现的性质相同。现在表面上品种很多,也种了不同品种,但实际上大面积种植的是同一遗传性物种,不但违背物种多样性的要求,对抵御病虫害也极为不利。”他说。
李爱青表示,遗传多样性是任何品种不断改良完善的基础,如果过度地强调某一个物种或品种,其本身性状不仅可能退化,同时也蕴藏着大面积病虫害的风险。
在此方面,已有事例在先。1970年,美国的T型玉米,由于不育细胞质单一,引起小斑病大流行;1984年,中国大面积种植野败型杂交稻籼优2号,发生了稻瘟病大流行。除了农作物,其它植物皆有此性。目前,皖北尤其阜阳一带,植树造林规划的“绿色长廊”种植了统一的白杨树,远远望去景观甚好,但由于只有这一种树,物种单一,因病虫害近几年许多树木都死了。
按照科学规律,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便是中国利用植物遗传多样性方面最成功的例子之一,但在生产应用上却同样潜藏着单一化的风险。
以杂交水稻为例,虽然说表面上杂交稻品种很多,但同质化现象严重。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国内众多研究机构研究根据结果得出,中国杂交水稻遗传差异较小,遗传背景单一。
“目前生产上所使用的大部分杂交水稻组合都是由野败型或与野败型类似的不育系配出的。上世纪90年代初,生产上使用的杂交稻的母本不育系95%左右来源于野败型细胞质。”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张效忠接受本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说。
“遗传性单一是种子繁育的最大危险,从整个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讲,杂交水稻和普通品种要同步,杂交水稻里面很多类型也要并举,不能单独地说哪一种类型特别好,哪一种类型特别差,各有优缺点,要提倡多样性,好的品种应该积极推广以发挥最大效益。另一方面同时存在着对多样性的抑制风险。我们大家都希望在推广优良品种的同时,必须强调对于多样性的保护。应该采取各种办法,把多样性保护起来,不能像现在这样,尤其是品种审批方面,仅以抗性和产量等指标定品种,必须加入DNA遗传学指标。”李爱青说。
“上万个名称,一个物种,这样的多是最大的浪费和最大的危害。”正因如此,张效忠和李爱青都主张,在审定品种的时候,一定要将遗传性指标作为审定品种的主要标准之一。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