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夏繁(馬爾康)現代種業園(下稱“夏繁基地”),中心區位於阿壩州馬爾康市腳木足鄉孔龍村,本年4月18日正式啟用。第一批200畝,本年初次播種的作物為小麥、油菜等。其主要思路是使用當地海拔較高级優勢,反季節繁育小麥等糧油作物,與海南南繁基地的“冬繁”构成互補,徹底解決四川育種夏繁“打游擊”的局势,並把過去“一年一繁”變為“一年兩繁”,縮短育種周期。
秋天的高原,天空分外湛藍。9月4日正午,從馬爾康市區出發,汽車沿著腳木足河谷前行。半個多小時后,行至馬爾康市腳木足鄉孔龍村,河谷豁然開朗,泛黃的油菜田和麥田夾在一片青綠之中。
這裡是夏繁基地中心區,面積共200畝。進入9月,夏繁基地本年播栽的小麥和油菜日漸黃熟。但面對初次收割,夏繁基地的勞務負責人張雲芳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土生土長的孔龍村人張雲芳,在河谷種了半輩子庄稼。她說,瞧一眼庄稼長勢就能清楚,初次開鐮的夏繁基地,產量無論如何也上不來。
“這麥子還沒熟,咋就拔了呢?”順著田坎走了幾步,張雲芳喊了起來。田坎盡頭的麥田裡,有兩個人正在拔麥稈。這塊麥田已進入產量构成后期。田裡的人抬頭看了下張雲芳,並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張雲芳說,早在今春整地,她就開始打理這塊地步。半個多月前的小麥灌漿期,當地遭受了高溫,自己捏著水管給小麥足足澆了一天水。即便是這樣,這塊麥田還是又矮又稀,畝產最多300斤,還不到全省均匀畝產的一半。看著十分困难才保住的收成要被“浪费”,張雲芳又氣又疼爱。
“都是雜株,沒用的。”田裡的人回話了,但拔麥子的手卻沒有停下,“我是省農科院作物研讨所的副研讨員羅江陶。”張雲芳“哦”了一聲,嘆了口氣。她記得,這塊田便是羅江陶的制種試驗田。
羅江陶解釋,拔掉的小麥,麥稈和麥穗明顯高出田裡的其他植株,從外觀上看就能判斷不屬於同一個品種。
“這些雜株不除去,怎麼能保証麥種純度呢?”羅江陶說,田裡播種的是省農科院作物研讨所參與研發的新品種,計劃在本年10月至11月通過審定並在年內完结商業轉化。但条件是提交的麥種純度要超過99%。
羅江陶說,該品種已研發了七八年。此前在全省多地中試過,產量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已得到充沛驗証。這次來夏繁基地播栽,是為了對其發蔸、抗病性、抗虫性等進行綜合測試,现在相關測試數據已完结搜集,隻剩余收割種子,“我們隻需求一兩百斤的樣品就行,所以產量不是最重要的指標。”
羅江陶的麥田上方,是一塊剛剛收割的油菜地,除雜稱重每畝油菜籽產量隻有100斤左右。
收獲時刻,夏繁基地周邊的乡民面帶戲謔。見記者不解,大伙指了指隻有半米多長的株高、沒有筷子粗的根莖、比釘子粗不了多少的油菜莢和田坎上遺留下的塑料袋,解釋說,光從長勢來看,這塊油菜田遠遠談不上高產田。測產結果也标明,這些油菜田的畝產隻有當地乡民的三分之一。并且,分明不是高產田,專家還要雇人在油菜開花時套袋。
“這又不是種蘋果、雪梨,投入這麼多人力咋個回本?”孔龍村人多吉說,專家的舉動,讓大伙看足了笑話。
這些油菜田,歸屬於省農科院作物研讨所副所長李浩杰團隊。不同於乡民的疑问和調侃,李浩杰卻顯得心滿意足。
“畝產確實不高,但實驗卻成功了。”李浩杰解釋,和小麥育種基地一樣,自己的油菜,絕大部分也不是沖著產量來的。
本年春天,初次在夏繁基地播種,李浩杰帶來了2000份油菜制種资料。這些油菜品種的實驗進度,從1代次到9代次不等。所謂的代次,便是油菜新品種研發后播種到收割的次數,一般來說,新的油菜品種要經過10次播種——收割后,才干完结繁育。其間,每個品種的每個代次所承擔的科研實驗任務都不一樣。至於在花期給部分油菜套袋,意图有二:保証品種純度﹔驗証油菜在不同條件下的授粉成功率。
“现在來看,我們拿到了想要的數據,那便是一項成功的代次實驗。”李浩杰說,通過夏繁基地的助力,改變了過去每年隻能完结一個代次的局势,讓油菜新品種的繁育周期縮減了一半。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