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铁皮柿子、西红柿……在辽宁省农科院塔城分院的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基地,几十种果蔬迎来收获季。
辽宁省农科院塔城分院是由援疆项目资金建设的省级农业科学技术援疆平台,成立于2019年,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农科院援疆分院,果树、蔬菜等新品种推广面积上万亩。
近年来,在辽宁省农科院和辽宁援疆前指的帮助下,针对塔城地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组建了果树、蔬菜、玉米、棉花4个研究中心和1个培训中心。塔城地区在农作物品种引进、农业技术应用推广、农技人才教育培训使用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目前,已投入援疆资金2100万元,辽宁省农科院塔城分院围绕建设“辽塔”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园项目,建立科技示范基地3个,总面积1200亩,试验示范配套高效栽培技术10余项,引进玉米、棉花、果树、蔬菜、食用菌等新品种58个,其中筛选出17个适宜塔城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并予以推广,促进塔城地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农牧民增产增收。
辽单311玉米亩产超过1300公斤(14%含水量),比对照品种增产6.7%;辽棉4707亩产籽棉463.28公斤,比对照产品增产9.9%;设施番茄品种农艺504番茄比对照品增产15.7%,示范户亩增收超过1.1万元;“绿园7号”黄瓜,比塔城地区主栽品种增产30%以上,且售价每公斤提高1元;新品种鲜桃、李、杏上市提早1.5-2个月。
同时,还把相关品种和栽培技术推广到塔城四县三市老百姓的林地和庭院里,兵团第九师、第八师边防连队等地,推广面积7000余亩。
2022年,农业援疆专家帮助托里县乌雪特乡改造了320亩老果园,手把手教果农和企业技术员利用细长纺锤形整形技术,使改造后的果树明显提高,预计产量比上一年提升40%。
“从种下果树苗到吃上果实,这才完成了第一步,我们的目的是把成熟的种植经验和农业技术进行推广,让更多人从中受益。”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塔城分院副院长王志刚说。
产业发展靠人才。多年来,经过2届农业援疆人的努力,为塔城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培养林果学科带头人1人,技术骨干6人,培训和指导农民2600余人次,帮带培养乡土技术人才200余人。
塔城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尼萨古力•阿布拉就是受益人之一,在农业援疆专家的帮助下,成为果树病虫防治上的一把好手,成为当地的业务明星。针对塔城比较难防治的苹果黑星病、苹果蠹蛾等病虫害,可用绿色无公害的药剂配比进行防治,对果树可进行整形修剪。
8月7日,在辽塔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基地,尼萨古力•阿布拉正给塔城市二工镇八里村果农们进行培训。
“新品种不断涌现,加上果农缺乏种植管理技术,塔城原有的老品种越来越没有竞争力。这几年我不仅掌握了果树栽培、整形修剪技术,还可以当师傅给果农们进行技术指导。”尼萨古力•阿布拉说,多亏了援疆专家手把手教导,让自己迅速成长。
据悉,辽宁省农业援疆专家除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示范外,今年还重点开展了农业专业的大学生暑期志愿服务活动,通过邀请大学生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塔城分院实施志愿服务活动,了解塔城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在田间地头“寻”“践”涉农知识。
学技术、观天气、剪枝头……8月8日,一场润物无声的秋雨,让来自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刘洪瑞忙得不亦乐乎。
“通过这次‘技能+特长+志愿服务’活动,发现塔城与沈阳之间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温度都有很大的区别,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刘洪瑞表示,将继续努力学习专业相关知识,有决心做到知农、爱农、强农、兴农,为新时期的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此次活动,帮助大学生提升了专业技能,开拓了视野格局,为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想让他们能接过我们手中的接力棒,持续做好援疆工作。”王志刚说。(张培琪、赛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