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都网讯(通讯员 王富贵 皮伟)产业兴旺是擎起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大沟林区始终把产业兴旺摆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在“强产业,兴乡村、富农民”上下功夫,切实优化营商环境,以四大支柱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奏响富民强村“进行曲”。
高山云雾茶,开启乡村振兴路。山清水秀,天然氧吧。地处秦岭山脉南麓以东的大沟林区,年平均气温15℃,平均海拔612米,林木茂盛,云雾缭绕,气候温差大、湿度高,土壤质地好、水源足,非常适宜种植高山茶叶。结合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天气特征情况,该区党委利用共同缔造理念,分组分片召开院场会15场次,发动群众积极献言,因地制宜发展高山茶叶。
通过“党建+茶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党群一心,凝聚合力,成立高山茶叶联盟,对邻近两个村的闲置土地进行平整,培育引进高产优质茶,联合新建1000亩高品质茶园。组织110余户茶农开展茶叶栽培和管理技术培养和训练5次,转变茶园管理思想,提升茶叶管理上的水准,不断健全茶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要素,初步形成集观茶、采茶、制茶、品茶、购茶为一体的茶旅文化产业,由单一的茶叶生产经营转变为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等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带动120余户群众户均增收5000余元,真正的完成了“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的丰硕成果。
北京京西稻,开辟产业新“稻”路。筛选、称重、包装、入库......该区柿子坪村大米加工车间内,村民们正在熟练地对京西稻来加工。整个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加工车间也从原来村干部的“独角戏”到党群共话“致富经”。
2022年初,该区党委与北京市海淀区对口协作乡镇进行联络,将海淀区地理标志农产品京西稻引进大沟林区柿子坪村种植,按照技术方面的要求,坚持施用农家肥、人工拔草等原生态方式,在生态育苗、活水灌溉、科学除草、预防虫害和耕种环境上严格把关,真正地从源头上保证大米品质更纯净、更天然、更优质,让京西稻成为了当地群众的“致富稻”。目前,该村党支部新引进大米加工设施,采取“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链运营模式,既为在家农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群众致富,又让客户吃得放心、吃得满意,村集体经济也由原来的5万元翻了一番。
红薯手工粉,开通加工富民路。初冬时节,正是制作红薯粉条的“黄金季”。在杨峪河村手工红薯粉条加工车间里堆满了刚收购回来的红薯,经过初洗后,村民们将红薯放进机器里,通过再次清洗、粉碎、过滤等程序,乳白色的红薯淀粉源源不断的流进沉淀池里,等着一夜的沉淀,就获得了制作红薯粉条的原材料红薯粉。
为发展壮大纯手工红薯粉条产业,杨峪河村党支部以“合作社+农户+订单”的模式,向农户提供红薯秧苗,保底价回收,在芡粉及粉条工艺流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不进行任何化学处理,追求原生态、天然风味。现在,红薯粉条已成了杨峪河村致富的“金丝丝”,而一个个小红薯也成了村民和杨峪河村致富的“金疙瘩”。
原种金籽黄,开创辉煌“黄金路”。金籽黄又名小籽黄,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老品种玉米,没有经过任何杂交育种,此品种穗小,芯细,所生产玉米糁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可以有效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有清热利湿、润肠通便的功效,也对高血压、高血脂、延缓衰老等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因生长周期长、产量低,现在种植金籽黄玉米的地方已很少。
该区油瓶观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耕地面积多,地势相对平缓,很适合种植玉米。近年来,该村结合共同缔造理念,成立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共谋共建金籽黄玉米60亩。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采用旋钮可循环利用的精美礼袋统一包装,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金籽黄玉米已成为真正的“小金子”,在带动30余户群众务工增收的基础上,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余元,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下一步,该区党委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绿色低碳发展思路,深化共同缔造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切实优化营商环境,从农副产品深加工和高质量上着手,发挥“土特产”价值,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