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继2022年国防预算相比2021年增长7.1%之后,中国国防预算连续两年增长突破7%关口,在全球国防军费快速扩张的背景下,我国国防军费开支势将保持相对稳定增长的态势,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加快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任务也将持续紧迫。另一方面,根据 2019 年7月国防部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披露,我国军费中装备费的占比持续提升,自 2010 年的 33.2%提升至 2017 年的41.1%。装备费比重的提高,体现在装备迭代的要求和装备数量的提升,刺激了军工领域需求。我国“十四五规划”对国防军工行业的发展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建设目标,其中特别提到了,要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以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十四五规划”高度概括了我国军队建设的状态及发展趋势,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会贯穿整个“十四五”,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军工企业订单将持续增长。而且,因军工产业对军品质量、供应商的保障能力始终处于高标准、严要求的状态,非公有制企业配套供应装备零部件的交付能力也需要继续提升,未来,军工航空航天装备市场有望继续向交付能力强的企业集中。从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产业角度看,新一代装备趋于成熟并进入批产列装,供需共振推动行业景气上升且仍处于持续放量增长阶段,同时,军用航空发动机的进口替代趋势明显,自主研发能力持续增强带动相关配套需求一直增长。航天市场方面,随着新型武器装备的快速放量和“实战化训练”的消耗加剧,配套需求稳定增长。公司航空航天板块子公司四川明日宇航历经十多年的科研创新,已成为国内航空、航发、航天、船舶、核电等各主机厂的重要供应商,客户范围逐步扩大。目前,公司已成为同行业非公有制企业中客户范围较广、参与装备型号较多、涉及工艺链价值链较长、产能规模较大的企业之一。航空航天装备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产品质量的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是其独特属性,在制造能力及资质准入方面均有较高的行业壁垒。随着我们国家航空航天装备产业产品需求的增加和能力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所需的配套需求和能力要求也必将随之不断的提高。区别于一般的机械制造业,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产业正日益向高技术和提供技术密集型产品的高精尖先进制造技术的方向发展。公司作为国内首家集研发、制造、销售、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农机上市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中小企业创新100强企业、新疆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优势骨干企业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拥有国家批准的“农牧机械关键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农牧收获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中国自主品牌大型收获机械的代表企业之一。公司农机子公司牧神科技自 2021年被授予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国家批准的第二批重点小巨人,专注于玉米收获机专业化研发、精细化制造、不断开发适宜的新产品,研制的产品通过不断的技术迭代升级,持续保持了行业领先水平。2022年度在国家提出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下,玉米培养种植面积扩大,且受到发动机排放由国III造成国 IV过渡过程中,市场需求量前移,本年度实现了较好的收益。公司农机板块产品在玉米收获机在全国市场占有率由2021年的6%提升至2022年8.7%,提高了2.7个百分点,产销量位居全国第六位;其中 5行及以上大型玉米收获机全国市场占有率从2021年的26%提升至2022年31%,提高了5个百分点,全国产销量排名首位,辣椒收获机填补国内同类产品空白,市场占有率85%以上。随着国家针对非道路车辆排放标准由国III升级到国IV,自2022年12月1日后不能生产和销售国III机具的政策影响,受到发动机供应链端的涨价因素,整机处于涨价阶段,可能会对产品市场需求造成一定的影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预计 2023年的种植培养面积会有一定的提升,公司研制的玉米收获机的市场需求预计也会进一步增加。截止2022年末,公司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项目计 4项,其中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1项,主持其中2项课题,参加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1项,均已通过验收,研究成果经评价总体水平达国际先进;参加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1,主持其中 1项课题。共计主持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5项,其中主持课题6项,已有2项通过项目验收,研究成果装备填补国内同种类型的产品空白。目前公司主导产品自走式玉米收获机、青饲料收获机、辣椒收获机及动力旋转耙均为自主创新研发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应用模块化设计思路,研究了摘穗辊、摘穗板等不同结构形式摘穗部件单元,突破拉茎辊拉切的技术,集成应用不同形式的剥皮结构,监测关键部件参数性能,攻关研究不对行/对行玉米收获技术、低损摘穗、低功耗秸秆切断粉碎及高效剥皮关键技术,总体水平达国际先进,商品市场占有率达8.7%,比2021年提升了2.7个百分点,其中大型5行及以上玉米收获机全国产销量居首位,全国同种类型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达31%。突破不对行仿人工柔性采摘、割台仿地形浮动、基于辣椒与环境特征的收获工作参数的自适应调控、低损输送清洗分离与辣椒二次复脱分离清洗关键技术,填补国内外同类产品空白,满足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模式的工业辣椒机械化采摘。突破现有玉米收获机拉茎辊将果穗强制拉伸造成果穗损伤难题,研制新型斜切交错刀片式拉茎辊,减少对玉米果穗的损伤;针对种子玉米的特性研究,研制柔性拨禾链,减少作业过程损失;玉米高效清杂技术及装置研究,降低收获含杂,提高收获质量;玉米低损伤柔性输送和集箱,降低输送过程造成玉米果穗的破损;国内首创。解决了国内外鲜食玉米收获时茎杆不能同时收获难题,研究新型的一体式柔性收获割台,在完成鲜食玉米低损摘穗同时将玉米秸秆饲料化粉碎,提升了鲜食玉米种植效益;国内外首创。大型玉米籽粒专用收获机,解决了高含水率低损收获、作业过程智能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总体水平达国际先进。研究纵轴流低损脱粒分离及高通量的低损清选技术,突破关键作业参数智能监测,实现了大喂入量作业条件下机具高效低损脱粒及清杂,显著提高玉米籽粒收获装备的作业效率和质量水平。总体水平达国际先进。突破金属控测急停、卧式预压喂入、秸秆切断长度可调、定刀间隙可调动刀自动磨刀的高效率喂入及切碎技术,开发多级低功耗多刀片组合、V型柱排列的切碎滚筒、液压驱动的夹持喂入关键装置,创制低功耗、高质量破碎玉米籽粒及玉米芯籽粒破碎装置,实现青饲料高品质、高效率的切碎揉搓及籽粒破碎,提升收获后的青饲料品质,总体水平国际先进。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开发,2022年度申请专利24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18件、外观专利2件;已授权专利30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26件,外观专利2件;申请并受理专利14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均为企业主导产品核心技术专利。报告期内,公司以控股子公司四川明日宇航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为载体,继续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业务。四川明日宇航依托什邡、北京、西安、沈阳、安顺等生产制造基地,持续聚焦“航空飞行器结构件”、“航天飞行器结构件”、“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结构件”三大核心业务板块,持续精进具有优势的热蠕变成型技术、激光穿透焊工艺技术、大型薄壁复杂结构件数控加工技术、飞行器零部件集成加工技术。公司坚持以技术为先导,以质量为重点,持续建设集新材料新工艺研制到工装、模具,直至零件、组件、部件装配、制造一体化系统。公司着力持续提高产品交付能力,为中航工业、中国航发、航天科技000901)、航天科工、中船重工、中国中车601766)、中核等客户及国际发动机业务提供配套服务。 明日宇航主要产品分为“航空飞行器结构件”、“航天飞行器结构件”、“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结构件”三类。具体如飞机机身的梁、框、肋、壁板、桁条;发动机的燃烧室、火焰筒、外涵机匣、中介机匣、加力喷管、整体叶盘、反推装置;燃气轮机动力涡轮外机匣、低高气压压气机机匣、可转导向器;航天产品的进气道、喷口、承力件等。公司主要为军用飞机主机厂、民用客机分承制厂、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以及科研院所提供飞机结构零部件、发动机零件以及航天结构件制造。产品原材料主要为航空铝合金、钛合金、不锈钢、镍基高温合金、高强度钢等,因所用材料为特殊型号,具有领域专用性、订制化特点。采购主要分为两种模式:第一,传统的来料加工。由客户提供生产加工所需原材料,公司自行采购的主要为各种刀具、工装夹具、切削液、导轨油等低值易耗品和相关辅料;第二, 随着公司业务发展及客户合作深化,公司一定比例订单生产所需原材料及辅料由公司自行采购。公司为订单定制生产模式,生产组织主要按客户来料及交付进度要求进行组织,产品制造完工后向客户交付。与采购模式相对应,公司生产模式分为来料加工和自购料加工。来料加工属于公司传统生产模式,由客户供料,对公司供应链组织能力和采料垫资能力压力较小。 随着行业内竞争加剧,为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公司逐步转向自购料加工。与传统来料加工相比,自购料加工能带来更多的生产附加值,但对公司的供应链组织能力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公司的组件研发型号陆续定型批产,公司生产模式中组件比例有望持 续提高,自购料加工比例的提高将带来生产附加值持续提高。报告期内,公司热表处理和无损检测特种工艺生产线陆续完成验收并进入预投产试验阶段,未来可实现订单产品通过特种工艺处理工序后,直接交付装机,将有效扩展产品配套的产业链,提升产品配套的价值链和服务能力。销售模式主要是在零部件预研和试制阶段全面参与客户的研发试制,从而在相关零部件定型批产阶段迅速获得批产订单。公司设有专门的市场开发及市场维护队伍,报告期内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逐一对接。销售订单类型包括预研订单、试制订单及批产订单。2019 年 7 月《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发布,提出“力争到 2035 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战略目标。2021年 3 月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同样高度重视国防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出了确保 2027 年实现建军百年的奋斗目标。加之国家先后出台的有关鼓励非公有制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凡此种种都针对当今局势未雨绸缪,为行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近年来以及后续相当长一段时期驱动相关企业业绩增长的根本因素。公司作为国内较早参与航空航天军品零部件制造配套的主要民营企业之一,与行业内相关军品零部件制造配套的民营企业相比,在技术、研发、设备能力、资质、客户范围、参与装备的型号种类、规模等基础能力和资源方面都有着较为深厚的积累和相对优势,行业定位和发展脉胳也与国家大力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政策需求相契合。当前公司发展的重点在于如何在既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更好地依托主机厂业务发展“强身健体”,拓展业务和深耕发展。公司农机板块子公司牧神科技专业从事中高端农牧机械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致力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所需的农牧机械装备及替代国外进口的中高端农牧机械装备的研制。公司采用自主研发、自主加工与外购、外协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生产经营,并统一进行装配的生产模式,即自主加工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零部件,通过外购和外协定制完成其余零部件,最后由公司统一进行整机装配和调试,并通过与经销商合作的方式向最终用户提供售后服务。主要产品包括自走式果穗型玉米收获机,一次作业即可完成玉米摘穗、剥皮、秸秆回收或还田;已研制出国内领先的自走式穗茎兼收型鲜食玉米收获机、自走式种穗玉米收获机,补齐了我国在玉米收获机械技术上的短板;自走式青饲料收获机,一次作业可完成玉米青贮及矮杆饲料等全株的切断、粉碎、揉搓、籽粒破碎、抛送装车作业,作业幅宽从2.2米到 3米;自走式辣椒收获机,一次作业可完成工业加工红辣椒的采摘、清杂、复脱、输送、装车作业,属国内首创,总体水平达国际先进。公司产品在玉米收获机在全国市场占有率由2021年的6%提升至2022年8.7%,提高了2.7个百分点,产销量位居全国第六位;其中5行及以上大型玉米收获机全国市占率从2021年的26%提升至2022年31%,提高了5个百分点,全国产销量位居前列,辣椒收获机填补国内同类产品空白,市场占有率 85%以上。在北方市场4YZB-8B/8BS/8C/8CS及4YZB-5A/5AS/5B/5BS系列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在市场占有率及品牌口碑均保持上涨趋势,中原市场4YZB-4E及4YZB-4C/6A自走式玉米收获机销量有较大的增长,但占有率仍然不高。随着土地租金、农资、燃油的逐年提高,为了增产保收入,老百姓的种植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行距是越种越小,越种越密,对整机收割、升运、剥皮、排杂的动力需求进一步提高,带动玉米机生产企业加大整机马力,加宽粮仓,增加双油箱,确保收的快,装的多,不跑空趟。中原地区有抢收和跨区作业的习惯,所以当地需求的小型玉米机同样需求马力大、油箱大,跑的快,接的活多,才能增收。在2022年市场产销量最大的 4行玉米机中,公司重点将在产品技术升级、产品质量等多方面进行加速、提升,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持续扩大产品占有率。公司自主研制的自走式辣椒收获机,解决了我国辣椒机械化收获难的技术问题,属国内首创,补短板,替代国外进口。该系列产品包括 4JZ-3600A及 4JZ-3600B两种机型,机具一次完成辣椒的采摘、输送、清选、复脱、集箱和卸料装车等作业,可以有效地对采摘的辣椒、椒秆、椒叶进行分离,减小后期的人工作业强度,节省人工成本,降低含杂率,并且可以对椒秆上残留的辣椒进行二次采摘,降低损失率。该机型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线椒和板椒品种的机械化采收,通过调整不同的采摘滚筒参数,还可以采收甜叶菊和棉桃等作物,实现多功能收获。专家评价“其整机原理、结构及工作方式在我国尚属首创,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取得了自治区农机推广鉴定证书,列入国家及自治区推广及购置补助目录。成果已形成中试生产规模,达到年产200台的能力。针对现有玉米收获机收获种子玉米及鲜食玉米破损率、含杂率高等关键技术难题、人工收获成本高且劳动力短缺等问题,通过对鲜食玉米高含水率低损伤采摘及种子玉米低损伤收获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应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开发出适应不同收获技术路线的多功能通用液压驱动底盘,研究满足鲜食及种子玉米收获要求的收获割台,实现多功能收获。机具一次性作业完成玉米摘穗及集箱作业,实现关键作业参数的检测和故障报警。属我国收获机械中补短板关键技术及装备,进入小试阶段。针对机采棉采摘成本过高致使落地棉花和剩余棉桃严重浪费的问题,开发高效低成本自走式落地棉花收获机,一次性作业完成机采后自然落地棉花、机采损失棉花及未开棉铃等棉田残留棉花收获机秸秆粉碎还田多功能作业,作业过程智能控制和监测,显著提升棉农收益;开展落地棉花收获原理及机理研究,完善我区棉花收获机械化技术体系;开展机械化作业的示范推广,提高机械化收获水平和机收质量。属我国收获机械中补短板关键技术及装备,进入小试阶段。在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自走式青(黄)贮饲料收获机技术及关键设备基础上,通过德国技术专家的指导咨询,研制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大型自走式青(黄)贮饲草料收获机,超越国内现有技术。解决作业过程中金属异物智能监控和报警、切割刀具自磨刃系统自动控制;研究适应于高矮秆青贮饲料的收获台及主机;集成割台及主机,完成大型智能型青贮饲料收研制,具备切碎长度无级可调、堵塞反转、主要作业参数自动监控、导航等功能,性能接近国外同类产品;实现对现有青贮饲料收获装备的技术升级,为我国日益扩大的青贮饲料机械化收获需求提供先进高效经济的技术装备。解决了以下关键技术:1)采用磁感应金属探测、速度可调的卧式夹持喂入技术,实现了切碎秸秆长度无级调整、防堵自纠;研究低功耗多刀片组合、V型排列的切碎滚筒,自动定刀调节及自动磨刀,显著提升饲料切碎质量和效率;2)研究了齿盘交错辊式自差速玉米籽粒破碎技术和制造工艺,显著提升了青饲料品质;3)研究宽幅可折叠低拨轮圆盘割台关键技术和装置,突破割台轻量化、仿地形浮动、倒伏杆低损收获的关键技术,提高机具作业适应性;4)研发了青贮饲料收获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作业过程堵塞报警、金属异物探测停机、切碎刀具自磨刃控制功能。“十四五”期间将围绕“提质、增效、降耗、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加大技术创新,重点突破农机装备关键作业环节及关键装置的智能化技术研究,全面实现对现有农机装备的技术升级。培育并组建新疆农机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立农机装备远程运维服务平台;建立新疆农机国四发动机排放检测实验室等。历经十多年的科研创新,公司控股子公司四川明日宇航已成为国内航空、航发、航天、船舶各主机厂的重要供应商,形成了从型号预研到小批试制到批生产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无论从客户覆盖和型号覆盖的广度及重要性,还是从工艺技术链条和难度级别上看,公司均在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行 业中处于民营领先的位置。公司深度参与了多项国家主力装备型号的研发及批量生产任务,具备以下竞争优势: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工艺积累和人才培养,一方面持续加强各类精密加工工艺技术,另一方面着力开展部组件、分系统加工工艺研发。公司通过建设表面处理、特种工艺、特种焊接、装配等部组件加工工艺能力,已开始并持续为客户提供工装设计制造、数控加工、热成型、特种焊 接、表面处理、部段装配等集成制造技术服务。全工序、部组件外协是公司客户需求的发展趋势,全工序、部组件交付能够为公司未来发展形成门槛高且差异化的竞争力。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坚持以技术和研发为先导持续钻研各项加工技术。截至2023年3月,公司累计申请专利201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06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95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37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实用新型专利 94项。公司拥有逆向工程设计技术、低应力高比强度结构部段设计与制造技术、先进工装、夹具及模具设计制造技术等核心技术,微量润滑加工技术、低应力特种加工技术、难加工钛合金产品加工制造技术、飞机复杂薄壁结构件数控加工技术、先进焊接技术、钛合金钣金件热蠕变成型技术等核心技术。公司大部分先进技术已形成了有效的成果转化,为公司订单实现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推动力。公司现有30多种1,200余台门类齐全的加工设备及检测仪器,包含各类数控机加设备约 450台套(其中:五轴加工中心超100台套),钣金冲压设备43台套,热处理设备约10台套,焊接设备约 30台套和表面处理中心。目前公司生产设备不论从专业水平、类别、规格还是数量、质量均属于国内民营领先水平,部分关键设备、核心技术水平达到行业内先进,同时根据公司多年的设备使用经验及实际加工需求特点,公司的设备团队已具备一定的设备改造研发能力。公司采用矩阵式管理架构,进行专业化细分,能够根据不同客户要求迅速调整生产目标,满足客户需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及主要部门负责人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拥有多年丰富的从业经验。公司管理与技术骨干多次参与国家航空、航天重大项目的研发,获得多项国家和部委科技成果奖项,积累了丰富的航空航天科研生产经验。公司主要管理人员熟悉军工产品的管理体系,公司技术资料、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管理均严格按照航空、航天系统生产单位的规程实施,与客户形成自然对接,突破了民营企业进入高科技军工领域的技术障碍。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行业是一个准入门槛高、业务培育期长但增长稳定的长周期行业。历经十多年的业务培育和精心耕耘,相比较其他民营企业,公司在客户覆盖范围及合作深度上已形成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目前,公司已与国内多家航空航天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配套关系。公司农机板块业务的前身为成立于 1960年的新疆机械研究所,为新疆首批转制科研院所,长期致力于我国中高端农机装备及替代国外农机装备的研发,经过 60年的积累沉淀,已形成了创新发展的企业文化底蘊,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深耕我国农业机械研究,不断提升“牧神”农机装备的品牌影响力,形成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新疆新研牧神新科技有限公司列为国家第二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为专业从事农牧收获机械及耕整地机械研制的高新技术企业,属于我国制造强国战略重点领域中所提出的“农业装备”领域,其细分领域包括粮食作物收获机械、饲料收获机及经济作物收获机械等收获机械装备及大型高速耕整地机械装备,主流产品玉米收获机、青贮饲料收获机、辣椒收获机、驱动耙属我国在农机制造领域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的科技成果,均为自主创新研发产品,截止2022年末,有效专利158件,其中发明专利14件,实用新型专利126件,外观专利18件,专利技术均为公司研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部分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2022年度公司参加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与智能农机装备”专项,主持“特种经济作物智能收获技术装备创制与应用”项目中“加工用红辣椒高效低损收获技术研究及智能化装备创制与应用”课题。获444万元国家财政专项经费支持;主持新疆尔自治区 2022年重点研发计划大型粮饲玉米及大豆收获关键技术研究及智能装备创制和示范应用,主持2项课题,计划研制大型智能型青饲料收获机及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获机、玉米籽粒专用收获机及大豆联合收获机4种新装备,实现国产化替代。2022年公司围绕我国黑龙江、新疆及内蒙大农业作业区域玉米机械化收获需求不同,围绕“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的原则,在公司已拥的玉米收获机关键核心技术基础上,优化原4YZB-5A/8C系列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技术和结构,使 4YZB-5B/5BS/8D/8DS(原4YZB- 5A/8C升级型号)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系列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研制应用液压驱动型式,采用机电液控制技术,应用智能控制终端,实现对产品关键作业参数的监测及作业数据远程传输,开展轻量化设计,总体重量相对减轻3%以上,优化割台结构,提高倒伏和高产田玉米收获适宜性,机具经济性和可靠性显著提升,市场销售量也得到了较大提高。5行机具一次作业即可完成 560、600、620、650等种植行距的玉米摘穗、剥皮及茎杆切碎还田作业,8行机具一次作业完成幅宽范围内任意种植行距的玉米摘穗、剥皮。采收效果和采收,实现不对行收获;总损失率≤4%;籽粒破碎率≤1%;苞叶剥净率≥85%,果穗含杂率≤1.5%。2021年5行以上玉米收获机产销量位于全国前三位,市场占有率达26%以上。同时根据市场调研反馈推出4YZB-6C/6CS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完成了自走式辣椒收获机的创新研究,突破了辣椒清杂分选技术,新产品投入市场后由于良好的性能和作业效率赢得了用户和市场的认可,基本解决了新疆区域辣椒机械化收获的难题,使新疆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辣椒全程机械化的省区。由于产品研发过程中关注田间性能试验,加快了产品成果转化进程,基本实现了当年研发成果基本实现转化推广应用,现公司研究成果在下属两个生产基地取得了 52项省部级农机推广证书,产品实现了系列化、型谱化,满足多种区域的作业需求。2022年度重点围绕产品技术升级和新产品开发两个方面开展技术研发工作。报告期内,公司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4,366.09万元,同比增长57.28%,归母净利润 7,656.70万元,较 2021年度实现扭亏为盈,2022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329,901.42万元,归母净资产15,523.40万元。2022年度,公司继续以农机+航空航天的双业务为主营核心体系,持续推进各板块的业务发展,2022年航空航天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85,297.96万元,同比增长48.35%,亏损较2021年大幅减少,农机板块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32,796.11万元,净利润23,363.31万元,均为农机业务历史最好水平。航空航天零部件配套产业是航空航天主机各种零部件或零组件制造的总称,其特点是制造体量大,且种类繁多、工序复杂、专业性强,各环节零部件设计、制造、加工和装配有着极高的工艺要求与技术壁垒。在航空航天制造业采取“整机制造商-多级供应商”的制造模式下,零部件制造企业是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基础性环节,奠定了航空航天产业的产品质量与技术标准。21世纪以来,我国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协作配套制造模式的实行,助力产业繁荣。在国家政策的引导支持与国内经济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已发展出品种不断扩大、技术持续进步的航空航天零部件产品体系。民营企业的加入明显提高了生产产能,扩大了军工零部件制造市场的体量规模。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军工零部件制造业始终保持良性发展,目前已具备较大的市场规模,且发展前景广阔。综上所述,昭示行业发展的两大趋势,一是因应国家战略及强军备战的需要,军工制造业整体景气度上升,推动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二是业务协作配套趋势进一步加深,给具有较好产业基础的民营配套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会。公司作为现阶段仍以航空航天军工配套为主体的企业,综合其行业特点归纳如下:军工行业本身具有强计划性的特征,军工型号产品从研发到列装直至淘汰周期长,且变更供应商需要较复杂的流程和较长的时间,决定了主机厂与配套供应商相对长期的合作关系,也为业务量的稳定提供了有效保障。军工零部件定制化程度较高,需要针对不同型号的主机产品所使用的不同部位单独进行研发,而各部分设计与制造在材料选择、技术实现等层面所提出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因此,军工零部件研发难度较高、周期较长、投入较大。此外,任何在主机上使用和安装的材料、零部件、附件等均依据主机进行定制化生产制作,以达到在特性方面的特异性要求。在军工零部件制造行业,出于产品质量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等要求的考虑,相关企业必须取得相应资质和认证方可进入客户合格供应商目录。军工零部件领域,下游主要客户为国有大型军工集团,其合格供应商须取得军工类资质。军工类资质的获取周期较长,且需要伴随较大金额的设备及厂房投入,构成了一定的行业壁垒。在取得军工类资质后,军工零部件制造业企业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具体产品,进入目标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名录。一方面,零部件制造业需根据技术指标和工艺要求制造出合格试验件,并通过客户的相关检测,证明企业具有生产该型号产品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零部件制造业企业还需通过批量生产能力的检验,证明企业具备规模化生产的技术与条件。当零部件企业被纳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名录,才具备承接订单的基础条件。总体来看,军工类资质的办理周期及合格供应商的评审周期一般在两年以上,需耗费较多时间,构成了较高的行业资质壁垒。此外,军工客户往往对现有供应商存在粘性,市场格局一旦确立,除非出现批次性重大产品质量问题,原有供应商很难被新进入者所替换,进一步增强了行业的进入壁垒。零部件企业与主机厂存在紧密的联动关系,主机厂通过合同约定以及考核的方式对供应商的进度、质量、成本和交付进行严格管理,而供应商制造出的各环节零部件产成品通常需要先交付给主机厂进行质检,达标后方可转入下一加工环节。同时,零部件制造业企业还可基于实际生产实践与自身研发创新,为主机厂提供工艺改善建议,形成零部件制造流程的良性反馈。随着近年来我国鼓励民间资本或民营主体进入军工领域。在国家高度重视国防建设的情况下,军工装备的更新换代与批量扩产也在持续进行,带来了较大的市场增量需求。国防科技工业本身受管控的程度较高,并具备严格的行业资质门槛,市场参与者相对其他行业较少。6)最终用户军方对武器装备批产后的价格有持续降低的要求,整个产业链面临降本增效压力根据以往惯例,军工装备在定型批产后和批产大幅增量后可能面临军方滞后的审价定价或进一步修改定价,部分情况下会提出降价要求。零部件制造企业作为产业链其中一环也面临与产业链同步降价的情况。在批产放量的同时,伴随生产工艺的稳定和优化及规模效应的显现,零部件制造企业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价格调整。未来,与其他制造业行业规律相同,业内企业势必需要持续进行降本增效保持盈利能力。重点加强和提升表面处理能力,启动表面处理生产线业务、稳步扩充产线,在逐步开启现有的电镀、阳极氧化、荧光渗透检测、喷漆等特种工艺处理生产和运营的同时,继续拓展和提升表面处理产线,增加特种工艺认证的客户数量和产品数量,完善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全工序、部组件特种工艺处理能力,满足含航空航天在内的各类客户表面处理业务的大部分需求。同时,以开启表面处理生产线为抓手,促进机加、钣焊零件主业配套的业务增长。为了满足军工主机厂要求周边建厂保证及时响应,并顺应当地政府对军工产业招商引资的重视,将公司部分受限产能如热成型和焊接工艺环节在重点主机厂周边地区进行落地投产,推动潍坊等地的进一步投产和稳步扩大生产规模。继续梳理和评估机加工艺相关的闲置设备,对部分闲置设备进行有效处理;对个别分子公司进行业务优化,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获取重点客户的更多订单;对部分工艺进行优化升级,提高生产组织能力,逐步提升公司设备利用率,控制生产成本,进而提高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推进在控股子公司明日宇航引入长期股权投资资金,解决运营资金紧张问题。如能按期完成股权融资,明日宇航将用于偿还部分欠款,缓解债务压力,降低财务费用,进而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在报告期内已完成公司表面处理生产线验收工作的基础上,探索采取引资或业务合作等多种方式,启动表面处理生产线的试运营,深化特种工艺处理能力,稳步提升特种工艺生产线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业务量,以现有机加订单为基础持续牵引特种工艺加工业务,加快提升公司表面处理订单业务。适当补充公司的热成型和焊接工艺产能,夯实公司在热成型和焊接等工艺能力的优势地位,控制相关固定资产投资节奏,实现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产能的有效扩充。继续加深同重点航空航天客户的合作深度,提升生产效率,保障航空航天产品的稳定、高质量交付。发挥公司工装设计制造、数控加工、热成型、特种焊接、表面处理、部段装配等集成制造技术服务的全工序能力,提升组件产品在公司业务的占比。同时,进一步横向拓展其他装备零部件配套业务,如核电业务、民用航空业务、通用航空业务等,提高相关业务占比。对公司的运营成本进行更加细致的管控,提升成本管理的颗粒度,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分析和优化,做到可统计、可分析、可考核。另外,进一步梳理和处理闲置资产,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公司盈利能力。伴随国家政策逐步深入,装备生产的各大主机厂将一般产品大比例社会化合作,这样会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航空航天制造领域,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公司将持续加强内部管理,优化工艺流程、降低管理成本,同时通过不断加强建设全工序部组件加工能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人力成本上升,以及军品业务中的部分产品逐渐批产,军方可能会对部分产品的采购价格进行降价审定。现阶段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军品业务,因此可能会影响利润率以及业绩。鉴于此,公司一方面积极开发轨道交通、船舶、核电业务,通过多元化发展来保障公司业绩持续稳定向上发展;另一方面为提升产品附加值,公司积极拓展表面处理及装配业务,通过产业链纵向延伸增加零部件加工附加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毛利率。公司已形成以航空航天业务为主,轨道交通、船舶和核电业务为辅的综合业务发展模式。随着新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对技术和管理人员的需求尤其对高端专业和特种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为解决人才梯队建设问题,公司将与国内领先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选拔培养高技术人才,更加重视高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打造具有战略领导力和执行力的中、高层技术管理团队。报告期内,公司着力推进业务模式升级,由传统的来料加工、零部件交付逐渐升级为自购料加工、部组件交付。业务模式的升级在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对公司的自购料能力和供应链组织能力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也要求公司储备更多的流动资金用于原材料采购。为此,公司将引进供应链金融、股权融资等资金降低风险。农机行业一些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探讨研究尚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还有很多短板和薄弱环节亟待突破,特别是高端、大型农机装备基本为外资品牌所占领,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基础研究薄弱、机艺结合不紧密,原创性科技成果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农机企业普遍技术创新能力弱,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推用结合不够紧密,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农机科技信用体系与权益保护机制作用发挥不够,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机产品创制“重设计制造,轻试验检测”,质量标准体系不配套,工程化验证缺乏等。农机行业产能过剩与缺门断档并存,传统大宗农机产品产能过剩、需求下滑,不同程度的“卖难”;新兴、空白领域产品创制“供不足需”。中高端产品不多,机具适应性可靠性有待提高,环保压力大。在一些产业领域和一些生产环节还存在“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问题,“供不适需”矛盾开始显现,全行业面临产品结构调整、升级换代的需求。因此,上述情况决定了具备较强研发和技术实力的农机企业将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经过近几年农机市场的深度调整,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总收入为2,464.67亿元,同比2018年下降4.43%,首次步入负增长通道。其中,2019年超过2,000万元/年收入的农机企业为1,892家,比2018年减少334家;2019年行业利润为103.39亿元,比上一年下降了0.25%,行业利润率为4.76%。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大型拖拉机为40,020台,同比增长-1.12%;中型拖拉机237,535台,同比增长11.13%;小型拖拉机340,071台,同比增长3.13%。自走式轮式谷物收获机18,532台,同比增长19.71%;玉米联合收获机22,367台,同比下降4.62%;履带式水稻收获机53,969台,同比下降19.15%。此外,半喂入水稻收获机3,258台,同比增长63.23%;压捆机同比增长10.68%;插秧机同比下降5.07%;农机工业出口额为370.25亿元,同比2018年增长14.82%。由以上数据和往年情况来看,我国农机企业总体呈现规模降低、部分企业退出以及亏损面加剧的态势。传统产品有增有减,受全面机械化的政策拉动,少数冷门产品逐渐受到市场青睐。因此,长期深耕于市场,品牌具有一定影响力,有比价优势的企业会从竞争中获益。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的全面产品、技术、服务领先战略为指导,完善成本管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创新工作体系、人才培养体系、高效快捷的服务响应体系的五大业务体系。从生产管理的降本提质、销售管理的新点开发和回款考核、技术质量管理的新品研发和品质管控、采购管理的保品质、降成本、控交期等多领域、多途径全面推进,促成公司的目标达成。公司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开展工作:1)加强研发和改进力度:公司主要销售产品持续提高可靠性和适用性,提升产品性价比,提升产品品质,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加大研发力度,探索新兴领域和新产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着力补齐短板、强弱项。重点加大对S3000B青贮机、Y4B/Y4C/Y4E/Y6A玉米收获机、板椒收获机、甜玉米机收获机等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以及静液压操控,产品智能化的实施。努力进行各类新产品的推广,逐步形成小批量销售的效应,推进各业务板块共同发展。2)提高核心竞争力:重视核心团队打造,时刻关注新技术,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获得突破,打造一流的农机产品。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机产品,逐步向大型化、多样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助力我国全面全程农业机械化进程。同时,公司根据国家惠农政策、用户需求、市场反馈和试验效果检验等方向,不断加大产品研发和改进力度,快速提升技术水平,坚持创新,加速实现转型升级。3)提升产品品质:传统成熟产品聚焦可靠性、适用性,在细节上下功夫,从技术设计、部件选用、过程加工、装配工艺、过程控制、下线检验、磨合调试一直到用户服务,做精做细每一个环节。新兴、高端智能化产品,要加大科技创新,突破核心技术壁垒,逐步打造高性价比的产品,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在所有产品设计上向操作简单化、功能多元化发展,注重节能环保和便捷舒适,达到精益求精做产品的要求。4)开发业务增长点:结合国家政策导向,抓住关键、突破难题,补齐短板。全面研究市场需求以及变化规律,细分经营,精耕市场,分清主流和趋势,积极寻求细分市场突破口。积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加强产品研发投入和技术突破,持续改进产品品质,抓住市场的良好发展机遇,提高营销策略的灵活性、有效性,巩固并提升市场份额。5)加强政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公司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积极参与政企合作,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升级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2023年,公司将严格遵循农机市场规律,确立和不断放大自身专属核心竞争优势,关注市场和用户需求,细分经营,精耕细作,努力为用户提供综合一体化解决方案。全面提升产品可靠性、耐用性、适用性等,加大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制造工艺等环节研究创新,坚持在装备和工艺升级中下功夫,产品逐步向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高端化发展。紧抓渠道建设,控制好经营成本,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农业机械化产业链的整合,形成领先的市场核心能力和抗竞争力。力争通过以上举措,实现公司2023年度的盈利目标,并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公司以“科研立院、人才兴院、发展产业、服务农业”为宗旨,围绕新农村建设,以新疆建设棉花、粮食、特色林果业和畜牧业“四大基地”战略,按照速度、质量、效益并重的原则,巩固和提升自身技术开发的优势,实施技术、人才、品牌战略,进一步提高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将自身打造成为具有经营规模化、市场国际化、人才科技化的高成长型农业机械装备企业。以先进的市场营销理念引导公司的经营行为,构建以布局合理、渠道畅通、反应敏捷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以全程服务、准确服务、快捷服务和有效服务为核心的营销服务体系,为铸塑公司市场竞争领先者地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力争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农机装备企业。始终将产品研发放在公司发展的首要考虑因素,继续保持以农牧收获机械、农作物耕作机械、特色林果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产品为主,其它机械加工为辅的产品结构。全面提升公司在农牧机械领域的竞争力,迅速提高公司各类核心技术产品的市场份额,使公司成为农业机械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产品开发力度,“以让农牧业生产更加轻松愉快”为使命,十四五期间重点在现有玉米收获机、青饲料收获机的技术优化升级和大型装备实现国产化替代方面、农机装备的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研究应用、新能源农机装备研究方面开展研究开发,同时加大对生产制造过程的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的推进进程。公司为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优势,提高盈利能力,结合现有业务发展安排,制订以下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公司农机“牧神”商标成为新疆著名商标,“牧神”系列农机产品成为新疆名牌产品,且“牧神”系列玉米收获机多次荣获农机用户满意品牌、智能制造品牌等行业荣誉,“牧神”系列农机装备已在不同区域市场及细分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技术带动力。未来农机业务将紧紧围绕“做中高端农牧机械的领跑者”、“让农牧业生产更加的轻松越快”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眼长远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加强核心竞争力建设,推进产品的结构调整升级、完善产品体系、致力产品创新开发,优化产品技术、改进产品工艺、提升产品性能、提高产品品质,满足用户需求。持续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打造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产业集团,实现公司持续、健康、长远发展。①加强研发改进力度:持续提高主力产品的可靠性、适用性和性价比,提升产品品质,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加大新兴领域和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着力补齐短板和弱项。重点加大对S3000B青贮机、Y4C/Y4E/Y6A玉米收获机、板椒收获机、甜玉米机收获机等新产品的开发力度。②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重视技术团队建设,关注新技术并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打造一流的农机产品。根据国家惠农政策、用户需求、市场反馈和试验效果检验等方向,不断加大产品研发和改进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机产品,如大型化、多样化、绿色化、智能化,助力我国全面农业机械化进程。③提升产品品质:在所有产品设计上向操作简单化、功能多元化发展,注重节能环保和便捷舒适,达到精益求精做产品的要求。传统成熟产品聚焦可靠性、适用性,从技术设计、部件选用、过程加工、装配工艺、过程控制、下线检验、磨合调试一直到用户服务,做精做细每一个环节。新兴、高端智能化产品,加大科技创新,打造高性价比的产品,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需求。④产品提前生产储备:为更好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自2021年起,将对当年产品生产提前至上一年度11月开始启动,将往年生产周期拉长2到3个月。不仅意味着有效产能进一步的提升,还使基本的产品的下线、铺货均早于往年同期水平,对营销推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⑤外部项目承揽:对于外部加工项目,要求在满足产品生产任务的条件下,主动进行承揽,积极拓展疆内机械加工相关业务。(1)专业人才缺乏:根据中国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农机装备人才缺失到2025年这一缺口将达到44万人。部分高校、职校等培训机构的课程仍然滞后,难以达成系统的教学教程。因此,我国农业机械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行业的发展。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生产力,近3年人才和劳动力短缺的现象持续存在,不少地方已经出现“抢人”现象。公司需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设计好激励机制和晋升体系,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为员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注重核心团队的打造和优化,留住、用好关键人才。做好员工培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与技能。研制的大型收获机多为国产替代装备,目前配套件基本实现国产化,但在液压元器件等方面可靠性与进口件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使用质量降低的风险。推进建设由第三方或制造业服务机构主导的包括订单、加工、设备、技术、培训、渠道、人才等制造业校政企协同共享平台,实现跨行业和跨企业的资源共享和协同,促进制造业整体效率和创新力的提升,推进人才、资本、技术、市场的协同和融合,构建行业创新创业生态。2023年在所有生产的农机上均装配国IV排放发动机,由于前期发动机主机厂配套机型出台较晚,均没有进行大面积的试验,可能存在发动机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且国IV发动机对柴油及尿素等有较高的要求,收获机械主要都应用到乡村,如果当地油品质量不达到可能会造成车辆使用性能达不到要求,致使农机用户对产品不满意的风险增加。对此公司将会按照国家政策积极进行产品排放升级自主变更,严格按要求完成产品的排放检测工作,提前做好国四产品市场销售的准备,包括“三包”人员、销售渠道有关人员的培训准备等。
资金出逃,“宁王”突然大跌!什么信号?融资余额连续4周回落,这些股获融资客抢筹
6月7日晚间公告集锦:天风证券澄清美元债传闻 万通发展股东GLP“清仓式”减持
六大行投资大基金三期监管批复:资金来源于银行资本金划拨,要求确保不偏离主业
隆基绿能:公司马来西亚工厂均处于生产状态 越南电池工厂临时性停产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影响较小
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有害信息举报
涉未成年人违规内容举报算法推荐专项举报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