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新,男,1979年3月生,山东莱芜人,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栽培生理室主任,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栽培与土肥岗位专家,省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工程“粮经饲”团队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作物生理生态与高产栽培理论及技术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专利二等奖等奖励8项;主持制订山东省地方标准32项,获得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5项,主编或参编玉米科技著作6部。
编者按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饲料、加工和能源作物。2019年,山东玉米种植面积近6000万亩,年总产2600多万吨,饲料消费1900多万吨,加工业消费2000多万吨,供需缺口超过1300万吨,夺取玉米高产的空间还很大。
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播种玉米的季节,今年玉米选啥品种好?怎样播种才能高产?日前,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栽培生理室主任、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栽培与土肥岗位专家、省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工程“粮经饲”团队首席专家李宗新博士,请他给农民朋友作个指导。
普通玉米品种可以选择郑单958、登海605、浚单20、隆平206、金海5号、菏玉157、鲁单818、邦玉339、联创505、沃玉3号、丹玉405等,此外京农科728、豫单9953、迪卡517、泽玉8911等品种比较适合机械化收获;粮饲兼用品种有鲁单9066、登海605、鲁单258、德单5号、鲁单9088、农大372等;糯玉米品种有京科糯2000、万糯2000、西星五彩鲜糯、黄糯6号等;甜玉米品种有鲁单801、甜玉2号、金中玉、库普拉、米哥、奥弗兰等。
一是要提前谋划,备好农资。要坚持稳定种植粒用玉米,确保玉米产能和控制生产风险;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和消费能力,稳妥种植青贮玉米与鲜食玉米,引导发展订单种植。要提前做好物资保障和技术应急方案,确保精准播种。特别是种粮大户、合作社,要有预案,提前联系,提前备好良种和肥料。不要1-2个玉米品种包圆,要多个品种、多个播期搭配;相互之间要互通有无,“捆绑式”准备好所需的肥料、农药等农资。
二是做好农机作业准备。疫情防控期,更凸显出农机作业的重要。合作社特别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要提前做好耕整机具、播种机等农机的检修、维护等准备工作,做好多于常年数量农机手的培训,确保农机和专业机手以良好的状态投入生产。要积极对接无自有农机的种粮大户和大多数小农户,开展代耕代种代管服务。
三是合理确定播期,精准播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鲜食玉米要做好隔离种植:空间隔离需与其他玉米间隔距离不小于200米,时间隔离需与其它类型玉米间隔25天以上。同一品种,可以考虑每隔10天左右播种一茬,可以分批次上市销售。但是,一定要合理密植,不要贪多,要保证收获玉米穗的商品性。甜玉米一般每亩3500-4000株,糯玉米培养种植密度可以适当高一点,但也不要超过4500株/亩。
再有就是,一定要做好种肥药精准同播,保证播种质量。这里需要提醒两点,一是我们的播种机或农机手要适应贴茬直播,一定要提醒农机手调试播种机,发挥仿形装置的作用,保证深浅一致;第二,糯玉米或甜玉米种子的发芽势比较弱,若土壤墒情不好,最好提前造墒,不要播种后再浇蒙头水,轻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出苗。
灭茬播种,可选择旋耕施肥播种机或苗带旋耕施肥播种机。李宗新特别提示警醒我们,前茬是小麦的,最好采用带秸秆切碎和抛撒功能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同时秸秆切碎还田,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断长度合格率≥95%,抛洒不均匀率≤20%,漏切率≤1.5%,留茬高度≤20厘米。
2.合理密植。要因种、因地而异,不要一条尺子去种植。多数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在每亩4000-4500株之间,播种密度可以适当增加10%左右。但是,除了高产攻关田之外不要高于4800株,密度过高容易倒伏减产,抵御高温等灾害的能力也变弱。所以合理密植,一定要对应品种调试播种机,保证种植密度在合理区间,减少风险。
3.轻简绿色管理。积极推行化学除草、水肥一体化、化学飞防或生物防治病虫害等绿色管理技术,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减少相关成本投入。比如山东省农科院研发的赤眼蜂绿色防控技术,很适合用在糯玉米、甜玉米等鲜食玉米病虫害防治中,成本低,绿色生态。操作起来很简单,就是每亩放置赤眼蜂板15个左右,成本也不高,1亩地不到10元。
4.小麦-玉米双晚技术。当前主推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多在110天左右,玉米晚收获,由9月中下旬推迟到10月中上旬,提高籽粒成熟度和商品质量,降低含水量,有利于机械化收获。小麦晚播种,能够大大减少暖冬旺长风险。
5.合理耕作,构建健康耕层。小麦播种前,结合整地开展深松或深耕作业,每2-3年1次。有条件的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可大致分为3个区域,每3年轮耕1次,逐步加厚耕层,为小麦-玉米持续高产打牢基础。深松的最大的作用是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强降水入渗速度和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