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由美国国家玉米种植者协会(national corn growers association, NCGA)举办的全美玉米高产竞赛(national corn yield contest, NCYC),多次创造了世界玉米高产纪录。世界上的成功经验表明,农作物高产竞赛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作物栽培技术进步、品种发展应用和产量提升
玉米作为我国产量最大、种植培养面积最广的粮食作物,其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启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玉米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写进2023年2月的中央一号文件。
近日,《生物技术通报》“玉米高产专题”发表了题为《玉米高产竞赛助力中国玉米种业振兴》的综述。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玉米高产竞赛的发展历史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玉米单产提升,提质增效的新模式,以期助力种业振兴发展。
打造中国式玉米高产竞赛,需要在本国的真实的情况和现存问题基础上,借鉴现有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寻求中国式解决途径。
中美高产竞赛,从竞赛运行机制来讲,美国玉米高产竞赛承办主体为全国性玉米培养种植协会,代表着全国的玉米种植者,具有强大的号召力,能够带动全国玉米种植者积极性,促进竞赛规模逐步扩大。而中国的玉米高产竞赛多由政府发起,地方政府协同响应,在运行机制和赛制规模方面尚不完善。近年也有种子协会等主体单独发起,均收获一定成效,但距离取得巨大成效及保持长时间运行,仍需不断实践和改进。
在品种及种植技术方面,我国玉米育种技术与世界领先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品种更新换代仍然依赖国外种质资源,原创性技术较少,理论研究尚未形成系统,导致玉米品种迟滞,模仿、跟随式育种成风。客观条件方面,与美国相比,我国在玉米种植产区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政策规模、科技投入和制度保障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一是,创新链系统性布局仍有待加强。我国有大量关于玉米高产理论、高产基因的研究,但与高产品种筛选之间脱节情况突出,按照创新链一体化考虑高产理论、高产基因、高产品种的高产竞赛尚未有成形案例。
二是,高产创建的可复制性、可推广性仍有待加强。多年来高产竞赛、高产创建所形成的经验模式、数据积累等多数仍然停留在学术界,真正向企业、向种植者可公开、可应用的成套技术、成型模式仍显著不足。
三是,大面积高产竞赛缺失。目前国内主流的高产竞赛均集中在数十亩或者百亩的面积开展,更大面积,如千亩、万亩的高产竞赛没有系统性地组织和开展。这也是造成小面积高产竞赛数据与大面积生产应用数据不匹配的根本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我国玉米实现高产提升任重而道远。玉米国创中心提出的高产竞赛在系统性总结国内外玉米高产竞赛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将持续推进“品牌化”“全链条”“重应用”三大目标,为中国玉米贡献高产综合解决方案。首先,对标美国 NCGA 高产竞赛,持续性联合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先正达集团中国MAP与数字农业业务等行业优势产学研单位,打造中国行业高产竞赛的优质品牌;其次,全方面开展全链条布局,将高产理论、高产基因、高产品种、高产技术等要素融合,实现高产全创新链的一体化设计和实践;最后,将高产技术示范应用作为核心目标,形成面向企业、种植者的成套解决方案,开展大面积千亩、万亩示范,将高产的各项研究成果真正落到生产实处。
《生物技术通报》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生物工程技术领域高水平综合性学术期刊,由知名科学家谢旗研究员担任期刊主编。主要报道与农业科学相关的国内外生物技术领域最新基础研究成果,致力于为学术共同体打造学术成果传播和交流的优秀平台。目前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入选CSCD核心库、RCCSE核心,“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计划”入选期刊。
2. 科学出版社期刊发行部:电线. 网上购买: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在淘宝、微店搜店铺名称“中科期刊”可直接订阅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