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庄稼“找地边”这件事,相信对于种植户们来说都经历过。地边,指的是2家土地中间的交界处,地边的标记物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
地边一年找1-2次,根据种植几季庄稼来决定。比如,小帮手所在的豫东地区,一年种植2季,基本上以小麦和玉米居多,种植玉米时,找一次地边,种植小麦时,再找一次地边。为何本篇文章要说地边,就是由于当前我们这都在播种小麦,看到大家找地边,于是和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分享。
找地边看似一件简单的事,有时也很复杂,如果找到了地边,在地头和地尾处,插上木棍,然后找绳子扯起来,就搞定了。如果找不到地边,尤其是几年找一次的情况,可能就会出现双方吵架的现象。别看都是邻居,因为地边的问题,相处几十年的邻居,都可能会不说话,甚至有可能上升到大家的地步。
说个我们村真实的例子:就发生在去年,2家邻居,相隔估计有200米,平时关系很好,因为地边导致双方现在互相不说话。起因是,以前埋的地边,是半块砖头,由于深翻土地时,把砖头翻走了,找不到了,等到播种小麦时,只找到地尾处的地边,没找到地头处的地边。
谁都想把地边往别人家去一些,这样的话,自家的种植培养面积相对就大了一些。争执了一上午,也没有一个结果,下去找村支书来解决,村支书到现场后,也没解决,因为双方都说地边在对方地里多一些,怎么办?
找一二十年前,分地时的亩数面积,但是,由于分地时间很早了,村支书也换了好几届了,以前的单据也不好找。于是其中一人说报警,让乡里面来人解决,雷声大雨点小,嘴上说报警,其实,心里是不敢的,即使报警,这点事也不一定管,只是吵架,又没有打架,就是打架,报警也是解决打架的时期,而地边的事情,还需要双方协商解决。
最终,这事闹了好几天,最后还是在村干部的解决下,找到了以前分地的账,里面有详细的亩数,把那一片地,重新测量后,重新固定了地边。结果可想而知,一年多了,两家平时不再说话,可以说两败俱伤。
因为一个地边,可能也就是一行小麦,不到几斤的粮食,让邻居也做不成了,估计事后双方冷静下来之后,都会觉得不值得,感到后悔,本来是多年的邻居,现在却成了陌生人。
大家可以想一下,自己当地因为争地边而发生争吵的事情,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正常的情况下,都是以上了年纪的人居多。其一,对于上了年纪的种植户来说,在他们年轻的时候,粮食相对稀缺,能多收一些,说不定就少饿肚子几天,从那时候养成的习惯,一直到现在,也没改变。其二,现在年轻人种地的不多,都是家里的父辈们种地,所以,年轻人因为争地边的事情很少发生。
当然,对于大部分的种植户来说,对于地边则不太在意,你多种一点,我少种一点,这些都无所谓。就是你多种一些,多打几斤或者几十斤的粮食,又有什么意义呢。双方都是邻居,和和气气得多好,说句实在话,就是平时忘记买面吃了,去邻居家借几斤面,也不用还的,更何况是一行小麦。
能看到这的种植户,小帮手也说说自己的观点,找地边这事没错,也应该去找,毕竟在播种时,能让播种师傅知道播种范围,比如,一亩地35斤种子,如果超过了地边,播到了邻居家的地块上,有几率会使种子不够。
而对于未找到地边的情况来说,也不要因此而争吵,双方互相协商,既然已经种了那么多年,也有个大概位置,你说一个地方,他说一个地方,然后在中间取个适当的位置,重新埋地边,不要因地边问题,导致邻居都做不成,那就得不偿失了。
随着土地改革的进行,土地流转速度加快,种田大户或者合作社慢慢的变多,如果土地流转后,就不用考虑地边的问题了,都属于承包者的种植范围,不仅是地边,就是通往农田中的小路,也会一起消失,种植培养面积大了,机械化程度提高,降低了种植成本,结合本篇内容来说,再也用不着考虑地边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