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康市县,民间常用野生的油菜来制作酸菜,这种开胃小菜味道鲜美,价格实惠,被当地人称为“撩酸菜”。如今,经过人工育种种植,工业化生产,不起眼的“撩酸菜”远销江浙等南方城市,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开拓出了一条新渠道。
一大早,县苏秦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治兵,便来到焕古镇野油菜种植户戴林贵家里。今年8月份,戴林贵在合作社的指导下试种了五亩野油菜,曹治兵特意前来查看野油菜的长势。
千万不能用化肥和农药,就是用我们给你的专用肥(有机肥)。这个菜长得蛮好的,再过超不过一个礼拜就可以收了,你把你的菜按照我们的要求种好,我们会长期收购的。
根据戴林贵家野油菜的品质,曹治兵给出了每斤1块1的收购价。按照野油菜每亩两到三千斤的产量,戴林贵种植的这一季野油菜能有上万元的收入,这让戴林贵怎么也没想到。
野油菜在咱们山区原来多得很,满山都是,一般就是自己吃点,其他的没人收割,都是浪费了的。
由于野油菜一年可以种植三到四季,收成好的情况下,一亩地每年的产值可达近万元。戴林贵计划着将自家剩余的十几亩荒坡地都种上野油菜。
查看完戴林贵种植的野油菜,曹治兵又赶紧返回位于镇上的酸菜加工厂。在加工厂,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来自江苏的订单。曹治兵和记者说,目前他们合作社已经吸纳了300户野油菜种植户,种植培养面积达到上千亩,工厂可年产酸菜400万斤。
村民们和记者说,野生油菜在县漫山遍野都是,由于榨不出油,不具备商品性,在秋冬季村民常常采摘回来用于腌制酸菜供自家食用,口味独特,当地人称为“撩酸菜”,但因为过于常见,在以前没有人特意去种植,更没有人想着去工业化生产。
野生的嘛,就是山上到处都是,没听说是种野油菜,地里长的野油菜,都当草来整,还是个麻烦。
是什么原因让大山里不值钱的野油菜变成了村民们的致富菜?事情还得从曹治兵回乡创业说起。
曹治兵是县焕古镇人,大学毕业后便进入江苏昆山一家外资企业,在企业食堂从事管理工作。工作中,他发现江浙一带人很喜欢吃酸菜,几乎一日三餐不能离开酸菜。回老家探亲时,他总会带一些的“撩酸菜”给同事好友们品尝。
我每次回家过年的时候,我都会带很多到江苏那边去,送给那边的朋友,他们都反映(说)很不错的。
由于曹治兵带去的“撩酸菜”比当地产的酸菜品质好,口味独特,一时间找曹治兵带酸菜的人慢慢地多。
像在昆山周庄有个阿婆菜,每家都在吃那个咸菜,他那边做成品牌叫阿婆菜。一个小小的小作坊,一个小农户他每年都能做几十万瓶,我把我们这边菜带过去,那边人说我们这个菜加工以后,比他那个菜还好。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与研究,曹治兵觉得的“撩酸菜”应该在江浙一带有广阔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于是在2017年,曹治兵便辞掉了年薪几十万的工作返乡创业。一开始村民们都觉得曹治兵肯定是疯了。
然而,曹治兵却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开始一步步闯关。野油菜要进行人工种植首先得过种子关。
因为油菜的种子的话,你如果附近有种其他的菜的话,它那个花粉会串粉,这样种子种着种着就会退化掉了,所以这个种子都是我们自己培育的。
过了种子关,解决了规模化种植的问题,就到了腌制环节。为了原汁原味保留传统工艺,曹治兵花高价从农户手中收购了几百个腌制酸菜的大缸,然而这些缸大小不等,口径不一,腌制标准很难把控,为此曹治兵还倒掉了上万斤的酸菜,最后又从四川重新购置了专门用于腌制酸菜的坛子,这才稳定了品质。
腌制的问题解决了,加工包装又遇到了难题。传统的“撩酸菜”属于低盐酸菜,不添加防腐剂,保质期很短。为此,曹治兵特意从山东定制了有巴氏杀菌功能的酸菜加工机器。
这个主要是杀那个有害菌,然后通过这一个巴氏杀菌以后,在常温下可以保存六个月。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摸索实验,解决了一道道难关。2019年6月份,曹治兵成立了县苏秦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撩酸菜”品牌,以免费提供种子和有机肥并协议收购的方式,引导农户规模化种植野油菜,实现了“撩酸菜”的工业化生产。
目前,撩酸菜已经在焕古镇逐渐形成了产业,原来由于年轻人外出打工而撂荒的土地被重新利用了起来,茶园的间隙也套种上了野油菜。
魏远军:不影响,种上以后你去干别的其他的都可以,又不需要经管,又不需要啥子。
在当地政府看来,撩酸菜如果能做成大产业,将会盘活撂荒土地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我感觉这一个项目可以在全县来推广,基本上在我们县,情况和镇上都差不多,也有农村大量撂荒的土地,也有在家里留守的一些妇女,还有一些老人,这些事情他们都能做,而且收入也不错。
随着撩酸菜市场认可度的逐步的提升,曹治兵也正谋划着开拓线上线下市场,研发新产品,以期开拓出更广阔的市场。
目前我们接的都是订单,还没有真正投入市场去销售,我准备把市场再往北方拓展一下,就是做一些口味比较多一点的酸菜,如果这个成熟之后,我准备做一些即食的,就是一些比较符合年轻人的。
在当地不起眼的开胃小菜,之所以能够闯出大市场,成为致富菜,得益于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对种植和加工技术的创新,标准化的生产,品牌的塑造,以及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也希望“撩酸菜”的成功能为各地农业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启发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