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两熟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是关中平原的首要种植制度,冬小麦一般于10月初耕种,翌年6月上、中旬收货,玉米在小麦收货后耕种,当年10月初收成。
研究者的试验于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原试验站进行,试验站的土壤归于半淋溶土纲中红油土。通过不同还田方法对土壤营养发生的不同影响,来评价秸秆还田效应。
试验中,小麦秸秆还田方法选用了小麦秸秆破坏直接还田(W- C)、小麦秸秆高留茬掩盖还田(W- H)、小麦秸秆不还田(W—N); 玉米秸秆还田方法包含玉米秸秆破坏直接还田(M- C)、玉米秸秆破坏掩盖免耕深松还田(M- M)、玉米秸秆不还田(M- N)。 在玉米成长季,小麦秸秆施行全量还田;在小麦成长时节,玉米秸秆施行全量还田。
试验成果为,通过一季夏玉米成长,全量小麦秸秆不同还田形式的土壤有机碳添加,W-H和W-C下土壤表层0~20厘米有机碳含量别离为12. 15克/千克和11. 45克/千克,而秸秆不还田W-N土壤有机碳只要10. 67克/千克,秸秆掩盖还田比破坏还田的土壤有机碳略有进步,但不同不显着;在20~40厘米土层中也呈现出W-H形式下有机碳含量最高,但均未到达显着水平。
在前茬小麦秸秆三种不同还田形式基础上,玉米秸秆还田的处理(M-C、M- M)下土壤表层0~20厘米有机碳含量较不还田处理均呈现出遍及的添加趋势,有机碳含量最高的处理为W-C-M-C形式,达12. 80克/千克,较接连两季不还田处理W-N-M-N形式进步了1.86克/千克,到达显着水平。而在W- H-M-N、W-H-M-M、W-N-M-N三种形式下, 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小,别离为10. 60克/千克、10. 84克/千克、 10. 94克/千克,且20~40厘米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也具有相似趋势。
在前季作物进行小麦秸秆还田(W-C、W- H)处理后,0~20厘米,20~40厘米土层中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均呈现出显着地添加的趋势,且其间W-C形式下添加更显着,0~20 厘米、20~40厘米土层中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较不还田处理别离均匀进步0. 90克/千克、0.85克/千克。
W-H还田形式下,夏玉米在相对足够的水分条件下, 产值和生物量均显着高于W-C和W-N的处理。而秋季后期降水量相对较大,而大气温度下降,整个冬小麦生育期内无效蒸发量较小,使得水分对作物成长的限制性相对减小,因而就短期内而言秸秆还田在小麦增产方面的效应没有闪现。而归纳该区域的耕作制度、气候特征状况和雨热散布特色考虑,W-H-M-C还田形式组合使得轮作期内作物总产值到达最高。
下一篇:玉米何时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