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指导
平度市南村镇一家农机合作社:小田改大田 高标建良田
日期:2024-07-04 作者: 技术指导

  金秋时节,玉米飘香。平度市南村镇青岛华强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的3600亩玉米迎来丰收。

  走进田间,只见一台台玉米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来回穿梭,伴随着机械轰鸣声,一排排玉米被收割机吞入“腹”中,一棒棒成熟的玉米则立即进入收割机的粮箱里,秸秆随即还田。

  “好地产好粮,今年我们在高标准农田栽培的圣瑞565和登海605等高产稳产玉米新品种,穗粒饱满,亩产可达到700多公斤,比去年提高50公斤。除了老天帮忙,咱的科学管理技术也出了大力。”看着黄澄澄的玉米棒子哗啦啦倾泻而下,青岛华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玉芹脸上乐开了花。

  经了解,王玉芹的合作社今年以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两种模式搞农业规模化经营,共利用土地33600亩,其中眼前3600亩玉米地块是流转的,其余是托管的。

  你外出打工,我替你种田。“俺把家里的5亩田全程托管出去,闲下来还能外出打工挣钱。”南村镇清水村农民王大哥表示。

  眼下,正值秋收,镇上有很多农户却悠然自在,当起了“甩手掌柜”。原来,这些农户有了“田保姆”,将土地送进了王玉芹的合作社“托管班”。

  南村镇企业众多,大部分劳动力都去企业打工,但庄稼人也不愿意让土地撂荒。起初,他们一边打工一边种地,结果地没种好,也耽误做工,两头为难。同时,以往小规模散户经营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也与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需求不相适应。“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面临的新课题。

  王玉芹从2008年3月起成立的青岛华强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平度市第一个集机耕、机收、机播、维修、培训为一体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本村及邻村农民带土地入社、带资金入社、带机械入社、带劳动力入社,把农户手中分散的地块流转过来,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将优势资源与先进的农业生产要素有机结合,打造一个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综合性平台。

  “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弊端越来越明显,比如条块分割、土地产出效益低、大量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甚至没人种地。”王玉芹认为,土地流转有效破解了这一问题。

  流转后的农田,打破了原本小块耕地的界垄,为大规模应用机械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土地流转后,我们实行集约化种植,采取大田作业,各种机械程度利用率高,能节约很多人工物力,效益相对地比农户单个种要好。”王玉芹说,“在流转前,这里一块小田,那里一块小田,满天星似的零星耕地不能连片种植农作物,亩均效益非常低。”

  “用机械种地,干得快,水平高啊。”近年来,王玉芹在已有青岛华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基础上,又相继成立了青岛华凯农机专业合作社和青岛凯玉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起生产服务型联合社,为农户提供耕、种、防、收以及生产资料供应等农业全产业链服务。

  桑园村种了大半生地的张素霞,将20多亩地托管出去,现在很满意。“地托管出去后,还是我们的地,农活不用干了,还能到就近的服装厂打工,又赚了一份收入。”她笑着说道。白河庙村的林红松,也将27亩地交给合作社托管,他和爱人则到当地的玻璃公司上班,得到双份收入。

  实行土地托管后,农户只需要在各生产环节完成之后支付比市场更低的价格,就能轻松实现从选种到收获全程省心管理。赚钱多了,操心少了,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

  王玉芹的联合社以托管服务模式推进的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30000多亩,涉及前王家庄、前张家庄、白河庙、七甲村、马家西卜村等17个村以及周边崔家集等地,方圆30公里左右。

  “合作社加快农田碎片化治理,把小田合并改造整理成大田,推动农业生产的全部过程专业化、机械化、集约化。”王玉芹说,“以往秋收是发愁的时候,如今地块相连,去垄化种植,农机敞开撒欢,种地轻松多了。”远远望去,一条条硬化的田间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通到田头,为机械化提供了便利。

  同样一片地,以前是另外一副模样。“中间高,两头洼,老天爷赏多少吃多少,田间都是泥土路,雨天车子进不去、出不来。”王玉芹感慨道。

  合作社先后投入150多万元,进行土地综合治理,建设形成了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粮食产能大幅度提升,低产田成了高产田,成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平整土地,产生出新增耕地。走进田间,发现一条条田埂不见了,高高低低的田块变得平坦,有效解决了土地流转中面临的规模小、分散等难题。

  “拿卡一刷,自动浇水,还省钱。”采取智能灌溉方式,节省了水电费和人工费,提高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浇地也方便多了。原先浇地就是用送水带,一铺好几百米,浇一次地都累得腰酸腿疼,如今地头建起了电灌站,地下管网相连,现在地里铺上滴灌带,喷灌喷头均匀分布在田间,节水改造让浇地变成浇作物,大水漫灌变成了精准滴灌,如今1天就能浇一遍小麦,一亩地节水30立方米左右。

  在崔家集小麦播种现场,一台台精量播种机正在播种小麦。“随国家不断释放出重农抓粮积极信号,更多的城市资本投资农业和农村,北京一家农业公司今年委托我们合作社全产业链托管6000亩小麦。”王玉芹说。

  靠规模种植可以有效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但要想“把地种好”,还要依靠科学技术在单产上做文章。

  “以前农户分散经营,难以推广的新品种和新技术都有了很大改观。”王玉芹认为,实行土地托管后,优质良种、配方施肥推广等农业科学技术得到了落实。合作社推广的菜单式多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服务两种模式,让一些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在生产环节得到了广泛应用。

  实行农机精准作业。合作社自购或“共享”的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先进生产机械,都安装了导航系统。机械作业时,整地和秸秆还田同步开展。

  “植保无人机飞两个小时,相当于40多人干一天。无人机喷药量均匀一致,不仅避免了漏喷情况,更使每亩地用药量减少30%。”王玉芹说,过去喷洒药物,全靠经验,不仅效率低,还会造成空气和土壤污染,对农产品安全也带来了一定危害。通过无人飞防,提高了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和农产品质量。

  从2009年开始,合作社承接了科技试验和开发项目,其中承担的国家农业农村部科技项目——保护性耕作,通过对农田农作物秸秆、残茬还田覆盖等措施,最大限度提高土地肥力和抗旱能力,这片保护性耕作土地被确定为“全国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和“全国保护性耕作和高产攻关示范区”。还创建绿色新技术模式示范田,围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减污、省工节本”示范展示成熟的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节本增效5%以上。

  联合社与山东青丰种业有限公司合作,推广种植青丰1号等小麦新品种,实现稳粮增收。实行精量播种,生产的小麦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2元的价格返销种子公司,每亩可增收 120 多元。

  2019年7月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经召集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农业专家,来到王玉芹耕种的土地上参观考察。

  王玉芹的合作社,心系农民,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在保证合作社正常运作的同时,拿出一定财富回报社会。连续10多年,每年坚持出资10万元左右,为村民办好事,仅为村里硬化大街小巷一项,就开支50余万元。每年春节前,都会给全村6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过节费200元。建起助老大食堂,为全村 70 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

  王玉芹带领合作社不断做大做强,生产的粮食产量高、品质好,已累计贡献粮食1亿多斤,她先后获得“全国种粮售粮大户”“青岛种粮大户”“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等荣誉称号,青岛华强农机专业合作社也进入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行列。

  “要带领乡亲们多种粮、种好粮,在适度流转土地同时,扩大托管覆盖面积,延伸服务环节,争取5年内托管面积达到10万亩,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于未来发展,王玉芹这样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