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暖意渐浓,小麦经过一冬的沉睡,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机。在高密市广袤的田野里,微微泛起的绿色无边伸展、绵延,承载着农民对丰收的无尽期盼。站在这片一望无际的麦田间,仿佛能够正常的看到不久后的丰收画卷。多年来,高密市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195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18亿斤左右,稳居潍坊市第一;连续举办3届“高密小麦文化节”,全面叫响“高密小麦”“高密好粮”区域品牌……从育种到耕种、销售,高密市不断探索全链条稳粮增收新路径,助力实现“仓满廪实”、稳粮增收。去年丰收季,高密市大牟家镇“种粮大户”刘莉种植的“菲达6号”小麦亩产达到793.5公斤,在较往年晚播近1个月、春夏两季天气相对干旱的情况下,仍然展示出高产、稳产的巨大潜力。种子就像粮食的“芯片”,牵动着广大种粮人的心。“选种‘菲达6号’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个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磨出的面又白又筋道。”刘莉说。“菲达6号”,这个由高密市本土企业菲达种业研发培育的优质新品种,具有高产、抗病、抗倒等特质,填补了潍坊市小麦新品种空白。它的诞生,离不开强有力的机制支撑。高密市创新构建种业“育繁推”一体化机制,全方面推进种业攻关,破译丰收“密码”。——“育”。创新种业研发机制,以菲达种业等本土企业为创新主体,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孔令让教授团队合作,联合培育出13个小麦新品系。——“繁”。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高标准繁育基地,建设2处高标准育种试验基地,承接入驻37个良种育种项目。——“推”。把握市场化、产业化育种趋势,推出“潍麦12”“菲达6号”等一批适合本土、适应大面积推广的优质品种,推广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良种,是高密市粮食连年丰收的密码之一。伴随着“育繁推”一体化机制的健全,更多优质小麦新品种将带动高密小麦亩产量再创新高。改田、整土、修路、挖渠……高密市有条不紊地对城区西部、北部76万亩主粮产区和西南部10万亩红板岩区实行了高标准农田改造,促使“小田变大田”“粮田变良田”。目前,农田精灌覆盖率、田间道路通达率均达到了100%,实现亩均粮食增产100公斤左右。这一改造过程听上去简单,但在操作层面需要调动各方面力量。“高标准农田改造涵盖高效节水灌溉、输变电配套、田间道路、土壤改良等措施,需要强大的人力、技术、资金支持。”醴泉街道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负责人王军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用发展的眼光,继续深入探究高密市高标准农田里的“丰收密码”,智慧农业扮演着重要角色。高密市与深圳欧比特公司合作成立青岛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高密一号”卫星云服务平台,上线“天空地一体全自动农业监测系统”,先期将15万亩农田纳入平台管理,24小时动态监测温湿度、降雨量、风速等气象要素,实时传输共享病虫草害、缺苗断垄、播种收获等数据信息,真正变“靠天吃饭”为“知天而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从高标准农田改造到智慧农业赋能,农业现代化正在高密市田间地头开创出更多的新模式、新路径,加速弥补着农业发展的“先天不足”,持续推动农业提效、农民增收。“目前,公司不断涉足预制菜产业新业态,形成了一条‘粗细加工+精深加工+物流+销售’的完善产业链,在保证面粉加工的基础上,开发出水饺、油条、春卷、包子等6大类、200多个预制菜面食品种,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山东望乡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克武和记者说,这种模式不但可以延长粮食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还可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近年来,高密市不断探索尝试全链条发展,一方面,以打造望乡产业综合体为引领,培育望乡、环丰等7家粮食加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成胶东地区顶级规模的面条生产基地,日加工小麦能力达2000吨,开发推出水饺、油条、春卷、乌冬面、冷面、手抓饼等200多个预制菜面食,年营业收入达15亿元。一方面,全面叫响“高密小麦”“高密好粮”区域品牌,持续放大“全国产粮大市”品牌效应,主动接受青岛上合示范区辐射带动,热情参加粮食博览会、农贸会、展销会,融入现代商超、社区终端、电子商务平台等销售经营渠道,全方面提升品牌竞争力。纵观粮食生产加工全链条,高密市创新脚步始终未停,建良田、育良种、推良法、铸良品,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新一轮小麦经过一冬的沉睡,陆续进入返青期,新的耕耘即将开始,新的丰收正在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