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第19届全国双交会于今年3月17日 -19日召开,紧接着2023年中国大会于3月30 日 -4月4日在海南三亚举行,疫情过后种业同仁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行业大咖云集,主题论坛、信息发布会、投融资、招商、引智等活动密集,信息量非常大,生物育种技术和国家政策的加持,盛况空前。
生物育种论坛重点发布了我国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大豆的科研成果、审批与产业化进展、优势与效果展示;天津会由于受疫情影响,是去年推迟到今年的,有大量田间种植效果视频反复播放,管理部门和参加会议的专家都是正面积极评价、宣传;参会企业和经销商对此也非常期待,不单东北,黄淮海市场热度也已经大幅度提升,已有渠道商明确说没有转基因版储备的品种,今年就会放弃掉。
大北农、先正达依旧高调亮相,占据显要位置和流量入口,浙大瑞丰、科稷达隆、国丰生科、隆平生物、北京粮元等性状研发企业业也陆续出击,展示自家强大的实力和技术储备,开始了攻城略地。大小种业公司也都纷纷结对签约,少则1家,多则3家的性状都在尝试。
2、种业进一步集中,头部企业较为稳定,生物育种新技术正在推动新一轮行业并购重组
大北农公司打出“中国的孟山都,世界的大北农”口号,布局产业链、创新链,携一众新近投资、合作公司参会。先正达旗下中种集团+荃银高科水稻跃升第一,超过隆平高科;中种和三北军进入玉米种业前10名。
水稻种子市场三国杀依旧,但隆平和荃银两强愈发明显;联创凭借强大市场优势,闷声发财,笑看风云。辽宁东亚携东单1331稳中有进,秋乐种业在玉米、小麦多有斩获,北大荒、中农发、九圣禾公司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河北沃土黑马蹿升。北京、河南、河北、安徽部分企业和品种上升较快,后备品种获得较多推荐,山东依然是原来的格局,整体玉米份额有所下降。
以生物育种4.0版本布局的一批本土高科技种企,一方面掌握了生物技术与信息化,以转基因、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合成生物学等为代表的技术加快进步,使育种定向改良更方便快捷,效率几何级增长,品种“作物设计、按需定制”正成为现实;另一方面处于资本热门追逐的风口,大部分完成了A轮融资,手握重金,有成立不足5年的公司估值已超越30亿元。这些科创企业希望可以通过技术驱动的优势,发挥平台产业孵化作用,大举并购产业向下游,特别是拥有优秀种质资源和底盘品种的中型种企和独立研发机构,实现产业的替代、复制、整合,弯道超车。
生物育种与常规育种结合,优良种质资源获取,抗逆能力提升,高密度下单株生产力提升、重要性状的改良、不同生态区热带与温带种质的融合等是玉米产业链发展的突出需求信息。放弃门户之见,生物育种的科学家多下田,收集资源,了解表型差异和环境压力、种植模式和农户习惯很重要。传统育种家解放思想,共享优秀种质资源和底盘品种,深度参与生物育种设计、鉴定选系和材料应用同样不可或缺。
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育种“4.0时代到来,我国生物育种新技术发展迅猛,部分已经比肩国际水平。参会生物育种、科服企业、数据与信息化公司、知识产权外包公司显著增加,传统种业公司数量明显减少。资本对上述前沿企业大幅投资加持,商业模式陆续清晰。
我国目前已经批准了14个转基因玉米和5个转基因大豆安全证书,并于近期批准了首个基因编辑安全证书(大豆),发布了《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评审细则》,法规方面更具备可操作性,行业监管趋于乐观。当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变为通用性状,成为种植户刚需时,基因编辑的安全、精准、快捷、低成本优势显效明显,两次大会上矮秆玉米、耐除草剂水稻、重金属低吸附水稻、高油酸大豆、香味玉米等抗逆、高产、品质改善等性状同样非常关注,优秀底盘品种基因编辑+转基因叠加,创制复合性状的育种材料,提升产品竞争力,避免内卷,深挖护城河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