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从一粒种子到万顷良田的守望 ——记丹东农科院育种专家何晶
日期:2024-03-27 作者: 行业新闻

  黄海之滨,鸭绿江畔,有一个“我国玉米的摇篮”。寒来暑往,一代又一代“丹玉人”在这里默默耕耘,用才智和汗水为大地的丰盈繁育良种,为万顷良田带去沉甸甸的收成。在这个“我国玉米的摇篮”丹东农科院玉米研讨所里,有一位为我国玉米良种繁育作业辛勤作业了30多年的闻名育种专家——何晶。

  1982年,何晶以优异的成果从沈阳农学院结业,被分配到其时的丹东农科所(丹东农科院前身)。开端,她被安排到化验室作业。几年后,何晶超卓的作业上的才能和吃苦耐劳的质量得到所里领导和搭档们的高度认可,三个事务科室简直一起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是持续留在专业对口、作业也相对轻松的化验室,仍是去搞其他专业?何晶经过慎重考虑,终究挑选了老公景希强地点的玉米室(玉米研讨所前身),也是其时农科所条件最艰苦、作业最累的一个科室,夫妻俩从此携手踏上绵长艰苦的玉米良种繁育之路。

  从外表看,育种作业就像农人种庄稼,也是种了收,收了种,但其实这项作业比农人种田还要辛苦。除了每天下地干庄稼活儿,还要查询、记载、搞研讨。每年的六七月份,玉米抽雄开花时节,农人不用去田里劳作,何晶和搭档们却要钻到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查询株高和穗位,记载抽雄散粉、吐丝的日期,记载玉米花丝、花药等色彩,还要查询玉米雄穗的涣散数、玉米病虫害的产生状况等等。

  为了加速育种进程,丹东农科院于上世纪60年代将南繁基地建在了海南,玉米育种实验基地就在海南三亚的荔枝沟。今日的三亚,是个令人神往的好去处。但是30多年前,何晶和搭档们在当地的作业和生活环境却十分艰苦。他们住的是简易房,因为年久失修,雨天漏雨、睡觉漏风,还不时有毒蛇、老鼠、蚂蚁在屋里出没;吃的副食少得不幸,蔬菜都得自己种;喝的水要靠自己去井里挑;上厕所还要跑到屋外很远的当地……

  每年从10月下旬到第二年3月,他们要在海南完结一次玉米实验的全进程,从整地、耕种、灌水、除草、授粉、防鼠防盗,一直到收成、脱粒、暴晒,而且要做好田间查询记载。其间,何晶他们每个人要办理上千份试材,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他们得熟知这些试材的成长状况,对每份试材都要重复查询。这样的劳作强度,连当地的农人都觉得太苦太累。她却从没有诉苦过一句,也没有产生过畏缩的主意。

  一个好的自交系诞生,要阅历绵长的培养进程,其间每一步都滋润着育种人的汗水和汗水。1987年初秋,实验地里大部分玉米授粉完毕的时分。一天,何晶和景希强又去地里查询玉米的成长状况,遽然看到一棵异乎寻常的玉米变异株。“它出穗晚,叶片娟秀洁净,看样子很抗病,没准是个好资料!”至今,她仍记住其时的那股振奋劲儿。也正是这棵变异玉米的发现,为何晶的育种作业敞开了新篇章。

  尔后,何晶和景希强简直每天都要去田里查询这棵玉米的成长状况。到了收成时节,这棵变异株不只棒子粗、个头大,还集中了许多试材的长处。1987年冬季,何晶和景希强带着这份宝贵的试材又一次来到海南,很快就选出了一个优异的玉米新组合,后来被命名为“丹玉20号”。1995年,“丹玉20号”开端大面积推行栽培,在辽南和辽西区域都发明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它的亩产量简直到达其时玉米单产最高峰,深受农人兄弟的欢迎。它也先后荣获丹东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这是何晶配偶一起选育成功的第一个优异玉米种类,从此何晶带领着育种团队一路砥砺前行。30多年来,何晶掌管参加选育并经过国家及省级审定的玉米新种类有20个,掌管选育的首要玉米自交系有15个,育成的其他高配合力优异玉米自交系有50个。

  何晶多年来的辛勤努力,为她赢得了许多荣誉。从1995年起,她先后当选为辽宁省第八次、九次、十次、十一次党代会代表;2001年,被评为辽宁省优异员;2002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同年起接连当选为我国第十六次、十七次、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11年,获全国“五一”劳作奖章……尽管身上的光环渐渐的变多,可她仍然将所里的实验田当作自己的“主战场”,每天在田间和实验室繁忙,只为心中那份从一粒种子到万顷良田的固执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