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指导
青年学生田间地头过新年 和玉米育种做朋友
日期:2024-02-19 作者: 技术指导

  这位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学博士每天要下地精心“照顾”育种资料。新年这几天,他多加了几道可口的菜肴,还特意从镇上买来了煮玉米。“吃着甜糯的玉米,看着长势喜人的玉米株,这个年别有一番滋味。”他说。

  马忠先的研讨方向是育种,用他的话说,“选了一个最苦最累也最难出成果的方向”,但他觉得这条路很值得。“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搞农业的,假如能让老百姓用上自己研制的种类,那有多牛!”玉米育种周期比较长,选育一个大种类少则七八年,多则10年乃至更长时刻,为了能够加代选育,夏日在安徽,冬天到海南成了常态。这已经是马忠先接连第四年来到南繁基地。“感觉自己就像一只留鸟,跟着阳光跑。”

  本年寒假一开端,他就从2000公里外的安徽合肥来到这儿,连同教师以及30多名师弟师妹,在田间地头敞开玉米育种试验。马忠先的作业很规则,早上天刚亮,海南省乐东县玉米田一片静寂,一人多高的玉米株洪亮挺立。一阵和风拂过,玉米叶沙沙作响,好像还能听到拔节成长的声响。马忠先带着师弟师妹们斜背着草帽,拎着授粉袋你说我笑,打破了这静寂的气氛。

  到了地里,马忠先两手一举,扯着嗓门喊:“同伴们,咱们今日的任务是分区域调查性状,然后给玉米授粉。看哪一组完结得又快又好,晚上教师有奖赏。”一阵哄笑之后,一个个身影钻进玉米田消失不见。

  “太阳一出来,花粉就开端散落,咱们必定要得赶快授粉。”多年的田间实践,让马忠先现在成了“大师兄”。在玉米雌穗吐丝前,用白色牛皮纸袋套住雌穗避免串粉,随后用取粉袋套住雄穗并悄悄敲打取得花粉,再去掉花丝上的白色纸袋,快速套上取粉袋并悄悄敲打。此刻,玉米花丝上就会均匀沾上花粉,完结授粉。

  马忠先一边熟练地授粉,还时不时盯着师弟师妹们的操作。平常,马忠先和咱们有说有笑,但作业起来就像变了个人。“这个袋子套得不可,翻开今后轻拿轻放。”看到动作不标准,他会立刻指出来。

  “授粉作业看似简略,但一点都不能大意,每一株都是咱们团队的汗水,稍一忽略就可能糟蹋一分好的育种资料。”马忠先说。他很喜欢在田里的感觉,“我能直接观察到自己的课题资料在田间旺盛成长,这是多么让人振作的体会”。

  严海东也有相同的感触,他是该校2023级生物学学硕班学生,“在田间地头,教师带领咱们知道不一样的玉米集体,叙述其农业性状,这比课本上的常识更有生命力。”

  这是严海东第一次到南繁基地,“从冰天雪地到20多摄氏度的当地作业必定很舒畅。”没想到第一天下来,他就累得浑身酸痛。一个简略的授粉动作要重复上百次,作业七八个小时,幻想的适合温度也变成了烈日的暴晒。回到住处,吃饭的劲儿都没了。但接下来产生的许多作业让严海东感触到了学习生计从未感触过的“心灵震慑”。

  前几天,当地继续高温干旱,要害时分灌溉系统却出了差错,怎样都不出水。看着干旱的玉米,教师急得团团转,带着马忠先找到修理的工人。正午顶着大太阳,几人一同排查原因,比及完全修理好,才随意扒了几口饭。严海东感觉马忠先好像和玉米便是“老朋友”,“看到他培养的资料浇上水时他脸上那种放松愉悦的表情,我感觉他是用心在育种,这种对农业的痴迷让我找到了科研的含义”。

  来之前,严海东还忧虑自己不适应,这是他第一个不在家过的新年,心里很忐忑。没想到作业几天后,他在这儿找到了家的感觉。

  晚上作业完今后,咱们聚在一同聊作业谈抱负,他给爸爸妈妈打视频电话,同学们一个个跑过来朝着屏幕喊“叔叔阿姨好”,让他以为这个新年一点都不孑立。

  忙到正午时分,严海东昂首举手伸了个懒腰,忽然听到教师喊:“快过来,我发现了一个大宝物。”严海东和同学循着教师的声响走过去。到了一看,原来是一份花丝生物量巨大的资料,花丝长近40cm,无苞叶,出变形穗。“你们看这花丝形状像不像三国演义里关羽的胡须,来来来,咱们排队合影留念。”“田间地头和校内的试验室比较,别有一番滋味,那是更接地气的感觉,踩在松软的土壤上,更能够感觉到农业的任务和芳华的脉息。”严海东说。

  当天下午5点30分,太阳西沉,跟着一声“下班回家喽”的喊声,一顶顶“草帽”从玉米田里钻出来。和早上不同的是,这群二三十岁年轻人的脸上满是汗迹,乃至有些成了“大花脸”。走在回去的路上,看着漫天的晚霞,马忠先扯起嗓门喊:“你们见过这么美丽的晚霞吗?”“没有!”咱们异口同声地答复。“那是,最美的景色必定在宽广的郊野!”马忠先接了话。“哈哈哈哈,大师兄,你还怪有才嘞……”欢声笑语飘扬在田间。